《植树问题》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植树问题》说课稿

  一:执教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P117页内容。

  二、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有效的数学学习,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产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本次课我的设计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探索规律的过程作为课堂的中心点,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活动。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体验和建构是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体验是建构的基础,没有体验,建构就失去意义。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和生成的过程。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只有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实现活动化的数学教学的数学学习。

  2、有效借助数形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那么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是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才能将文字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结合,达到思维发展的生长点。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学习得以继续,使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材料和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体验。

  三、教材分析:

  和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也专门安排了“数学广角”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P117页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并且两端都要种树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简析: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二学段目标有以下阐述:“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基于以上思考,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探索两端都种树,两端都不种树和只有一端种树的植树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新知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问题的棵树和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并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格子图、小树模型……

  五、教学流程预设:

  (一)、教法和学法说明: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主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以趣激思,以思促学等教学方法。在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积极参与,尝试探索,总结规律,形成概念,并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二)流程预设:

  片断一激趣导入 明确主题

  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课件出示手,让学生猜一猜:五兄弟,四条沟,能干活,不说话,谁的本领大,第一就属它。课件出示两支间隔距离不同的队伍让学生比一比哪支队伍站得更整齐?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对手指头之间、队列之间的间隔产生一个初步的感知。让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来。其实在学生生活的周围有很多事物具有植树问题的本质特征。想要了解植树问题必须要知道间隔的问题。引出手和队列里的数学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

  了解间隔数的概念。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处处留心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涵的数学规律。紧接着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间隔和间隔数的感知,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间隔,这样就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

  片断二 自主探索猜测验证

  1、3月12日是植树节.红旗小学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老师对他们提出了要求: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一条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帮助他们完成吗?

  设计意图: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原本就来源于生活,并且初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2、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板书出学生的多种猜测结果。因为数据较大,在和学生达成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入手的共识后,将数据100米改成20米,要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验证哪个结果符合题目要求。

  设计意图:学生因为猜测出不同的结果,造成了认知冲突。他们迫切的需要寻求可行性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数学猜想。将数据改成20米也是在向学生渗透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

  片断三合作交流 总结规律

  1、汇报验证结果,总结出两端都种树和规律。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说课,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不同的数学验证的方法,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可以不同”的教育思想,而且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并将规律升华成概念,学生学习一气呵成,会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件演示两端都种树时棵数和间隔数的规律,完成统计表。解决例1。要求学生同座理清数量关系,说清算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以在和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后,我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电脑课件将线段植树问题中两端都种树时,棵数和间隔数的规律直观得演示一遍。接着趁热打铁出示统计表,让学生快速完成统计表。小学生毕竟年龄小,当他们成功找出两端都种的棵数和间隔数的规律并且形成概念后,他们的精神上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散漫性。不过这是暂时性的,他们的激情等待再次燃烧。电脑会解决这个问题,直观的课件演示将孩子们的心集中起来,他们会不亦乐乎的投入到统计表的工作中去!前后呼应去解决例1。要求同桌之间说清算理,本课重点再次得到巩固。再利用教材118页上面的“做一做”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列式前弄清数量关系,难点得到有力突破!

  片断四回归生活 实际应用

  1、出示:在一条长1000米的临时街道上每隔50米为受灾人民设置一个物质发放点,(头尾都设点),这条街道可以设置多少个灾民物质发放点?

  2、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两端都种树的生活情境。

  3、出示:学校宣传廊两边每隔2米摆一盆花,(头尾都摆)一共摆了16盆花,学校宣传廊长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法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去。让学生将在街道上设置灾民物质发放点的情境顺利迁移到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中来,借机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第二题我有意加深了难度,把道路一边改成了道路两边,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设计的练习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时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理念。

  片断五拓展升华反思提高

  电脑出示:一段木料,要锯成5段,每锯一段要3分钟,全部锯完要几分钟?

  设计意图:电脑演示锯木料的情境,帮助学生顺利将两端都不种树,只有一端种树的规律找出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六、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流程,我认为

  1、广挖素材,使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挖掘各类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生活中来。感兴趣的学习自然充满激情!

  2、数形结合,使学生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学生经历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总之,面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的对待、坦然的看待,将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能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成长中创新!

【《植树问题》说课稿】相关文章:

1.植树问题说课稿

2.植树问题说课稿

3.《植树问题》说课稿

4.植树问题说课稿

5.数学植树问题的说课稿

6.小学植树问题说课稿

7.《植树问题》说课稿范文

8.植树问题说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