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理风俗小论文
江西的人文地理环境是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这里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养成,是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结果。从这一角度去看,江西的人文地理环境不外乎两个层次,看看下面的江西地理风俗小论文吧!
首先是江西人文地理的原生态层。这主要是指在历史萌发阶段,江西地区天然的地理环境状况,这片土地上最初几批居民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由此形成的早期区域文化的原型。这时候产生的看似简单、处于萌芽状态的文化奠定了江西人文环境的基础,并且成为一种稳定的因素流传、存在于江西的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或显或隐地发生着作用。江西文化的底蕴来自于此。
天然的地理环境条件是各地社会生产、生活模式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 ……”《汉书·地理志》这一段叙述就印证了这一点,清楚地指明自然环境对人类行为是有着决定性作用的,所以有“风土人情”的叫法,二者是不可分的。江西地处长江中下 游,境内的地形地 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其实它是一个向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其东、西、南三面都有山峰突起,构成半环绕之势,中部丘陵、盆地相互交错,北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带。内有以赣江为首的“五河”(另外四条主要河流是抚河、信江、饶河、修水)流入鄱阳湖,构成以之为中心的一大水系;外有长江流经北部边缘,构成天然的航运系统,水利资源不可谓不丰富。整个地区以亚热带气候为主,温和湿润。另外,江西还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
温和的气候条件适于作物生长,大小不等的盆地和平原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场所。在人类早年蛮荒时期的渔猎生活之后,江西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农耕社会。在以后长达千年的历史进程里,农业一直是在其社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在与土地为伴的日子里,人们逐渐形成了勤奋务实、淳朴善良的内在精神特质,从而设定了江西人文风貌的基本色彩:质朴、稳健。江西各地县志中都有所反映,如“地平衍,介乎江湖间。风厚俗朴,贤哲辈出”、“民安土重业,俗俭啬,矜谨节义”、“尚醇质,好俭约”、“康土厚重,朴而醇;康之人士,笃实恭谨,守礼而贞良。其父老和粹安梓,式模楷”、“风俗笃厚而纯一,人物秀特而节概”等等。人们通过农耕务农,维持温饱,实现自给自足的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外界的吸引力。而江西内部呈现的环绕状地理构造,在人类生产力还不是十分发达的时候,无疑成为对外交流的一大障碍。缺乏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使得江西在保持民风淳朴自然的同时,又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之中,整个社会趋于保守,形成了江西民间意识形态保守的基本特征。
人们还习惯以“吴头楚尾”来称呼这一阶段的江西,可以说这是较早出现的一种人文地理概念的表述。江西历史上早期居民以山越族和楚国人为主。吴人楚地崇尚鬼神、注重祭祀的风尚也渗入江西各地的民风民俗当中,成为其特色之一。这在《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本吴越与楚接比,数相并兼,故民俗略同吴。”类似的说法还有“风俗之厚,文物之雅,在楚越之间,谓之乐土”(敖英《清江县题名记》)、“地接湖湘,俗杂吴楚”(杨侃《郡厅记》)、“俗颇尚鬼,疾疫则巫进医退;每有祈祷,必令道士立符,用木三尺许,画符其上,安立室 中,祀以香火”(《清江县志》)、“南安略同楚俗:火耕水耨,民食渔道,无积聚。衣食取给,不愁冻馁。信巫鬼,好嚣争”。这一风俗信仰在今天江西一些地区仍有保存,流传至今的江西傩舞当中就糅合有这种民间信仰。
其次是江西人文地理的进化层。这种进化多来自于江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点滴积累对人文环境带来的影响。因为原来固有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是后天的社会环境发生转变,江西不再处于“边缘地带”的位置,同外界的沟通日益频繁,风气也因之逐步开放起来。与原生态层相比,进化层中包含着更多的外力因素。
江西地区接受儒家教育比中原地区略晚,但儒学一经传入立刻受到尊重和重视,并得到迅速传播。此后,儒家思想成为继原始鬼神观念之后的又一江西文化主体意识,这是进化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构成因素。在东汉时期,江西就出现过不少饱学之士,有曾为太子之师的虎贲中郎将何汤,更为知名的是人称“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的“南州高士”徐孺子。经过六朝、隋唐的人文初兴,江西在宋、明两代发展成为人文鼎盛的地方,培养出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晏殊、洪遵、洪适、文天祥等许多在政坛、文坛都颇具影响力的人物。由简陋落后的蛮荒之地发 展为富庶繁荣的文化区域。江西社会文化力量之强已足以在当时领导着一时风尚,由此改写了江西的人文地理地位,成为一个历史上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区域。在儒学的熏陶下,江西地区的人文氛围呈现出浓郁的诗书之气,历代典籍中均有反映:“山高水清,好尚儒雅”;“临川旧为文献之邦,儒贤前后相望,经术、词章、言行、风节,垂之笺述,载之简策,未泥也”;“衣冠所萃,艺文儒术为盛,虽闾阎力役,吟咏不辍”;“由六一之乡里,家有诗书;以数万户之井廛,人多儒雅”;“俗尚儒学,敬老守贤”等等。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江西人文风貌已在原来的粗犷之外,又增添了细致、理智的一面。而自唐以来,江西境内强宗大族日渐增多,其大多遵行的是儒学中倡导的礼教观念。强大的宗法制度将这种礼教观念的变体之一的宗族宗法意识渗透到个人意识领域,使之以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想姿态存在和流传下来,影响了以后的社会风尚,使江西地区在有儒雅之风的同时也显出一点拘谨和呆板。
江西的人文地理地位的重要性还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一个宗教十分发达的地区,并由此而享有盛名。道教、佛教在此都曾获得重大的'进展。道教由张道陵创建的“五斗米道”发展而来,初始时在川北、陕南等地传教,在东汉末,将主要传教地转到江西龙虎山,此后代代相传,风气渐盛,成为在民间很有声名的一个教派,并于唐代开始受朝廷的敕封,成为国教。道教教义中主要贯穿中国传统鬼神精神,与江西本土的巫鬼信仰有相通之处,易为人们接受,并由此传播开来,留下了像龙虎山天师府、三清山上清宫、西山万寿宫这样的道教胜迹。佛教传入中土后,分衍出诸多门派,其中在江西开宗的颇多,有晋僧慧远定居庐山东林寺时开创的净土宗以及禅宗的临济宗、杨岐宗(杨岐为萍乡的杨岐山)、沩仰宗(仰是指宜春的仰山)、曹洞宗等等。江西因此在佛教的历史上居于显要地位,海 外佛教徒的寻宗活动总会选择江西这一站。象征着非自然力的宗教和其宣扬助人脱离苦海、减轻痛苦的教义吸引着人们,道、佛宗教精神成为民众心灵的一种超现实的寄托,与儒家思想共存。
当以农业为代表的自然经济已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之后,商品经济也开始萌芽。江西在封建历史后期拥有了极其有利的地理交通条件:鄱阳湖水系本来就与长江水系相连,隋朝大运河又将各大水系相连,构成一个流通的整体,江西的水运能力和路线价值都在提升;而大庾岭更是通往岭南的必经之路。江西的门户被打开,商贸活动频繁,“金溪人贾书,临川人贾笔,清江人贾药,饶州人贾瓷”。来来往往的商人在带来大宗的各地商品货物的同时,也带来各地的见闻,促进了江西社会风俗朝着开放化方向发展。周边地区的其他文化,如闽文化、粤文化以及同在长江流域内的巴蜀文化、徽州文化等,都随着物资的流通进入江西,与江西的本土文化相互影响,形成江西人文风俗综合多元的特点。
在封闭与开放、稳定与变革的发展过程中,江西的人文地理正是在这多重构成因素的影响下,既有着来自原生态层的个性色彩,又与其他地区一样,注重儒、道、佛三家的思想,还积极地吸取各地的人文精华,最终形成了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江西民俗,成为长江流域民俗圈、乃 至全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道别样的风景。
【江西地理风俗小论文】相关文章:
1.地理人口小论文
2.地理环保小论文
3.地理的小论文
4.学生地理小论文
5.地理小论文高中
6.地理的研究小论文
7.重庆地理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