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读后感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本与美术有关的书籍——《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
《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的作者——林菁菁,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这是一本关于儿童画画方面的书,结合她最近几年教儿童,特别是教她可爱的儿子小其画画的体会,以及一些自己对儿童艺术教育的看法。书中有她自己创作的画,书中有她儿子小其和其他小朋友的画,还有她写的那些文字,以及她对一些世界名画的分析。她以娓娓道来的优美笔触,带领我们读者轻松步入艺术殿堂,特别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儿童美术教育观念的全新认识。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书中一共提炼了35个主题。如:儿子第一次涂鸦,发现颜色,不同的痕迹,作画工具、材料、姿势,创作的快感,关于色彩……35个主题中,都有她通过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所提炼的一些关于对孩子家长如何进行艺术教育的想法和做法,并很好的穿插进她儿子小其的作品和她的创作作品。我对她提出的许多当代儿童美术教育的独到观点很是赞同,今天就借此机会和大家分享几点!
一、会“听”孩子的画
本书从第一主题——儿子第一次涂鸦谈起,到最后一个主题——象孩子一样看世界,每个主题里这位妈妈一直再强调: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要学会“听”孩子的画。当我们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或文字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们则会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无论画的好坏,我们都应该先来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孩子所讲述的内容。绘画其实就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用一句话说: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
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不同年龄阶段的.“听”画方法
二至三岁的孩子画的画,就问他“这是什么?”比如:我家晶晶在这个阶段画的这幅画来说吧!她会把一个个圆圈说成:“这个是气球,这个是苹果,这个是妈妈,这个是爸爸……”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只要听孩子给他所画的东西赋予了意思就可以啦!
(书中谈到:越是脑海中对各种事物有丰富印象的孩子,越是由能力把一个个圆圈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个时候请千万不要不近情理地告诉孩子:“这哪像气球啊!气球要这样画。这哪里是妈妈的样子,妈妈应该这样画。”记住:这个时候不要摧毁孩子难能可贵的萌芽,不要去教孩子画事物的具体形象。)
到了四岁左右画的画,就问“他们在做什么?”比如:我家晶晶在这个阶段画的这幅画来说吧!她画好后会告诉我画面中:“这个是爸爸,这个是妈妈,还有这个宝贝,我们一家人在床上睡觉。”在这个阶段我们只要听听孩子讲述画面中的具体故事内容就好啦!
(书中谈到: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用许多圆来讲述,画面也逐渐向有内容的画发展啦!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听听孩子讲的故事,最好将它记录下来,标注好日期,把这些画作为纪念保留下来,对孩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礼物啦!同样在这个时期所谓的“头部人像”这个形象开始出现在孩子的画面中。这个阶段,千万不要斥责孩子:你为什么不画耳朵啊!为什么没有手和脚啊!等等,更不要去教孩子该如何来画人物形象。这个阶段我们只要好好享受,听听孩子充满亲身感受的画作内容就可以啦!)
四——五岁阶段,孩子的画开始出现形象了,作品中会出现“头足人像”,如:头体二足人像,头体二足二手人像。比如:这幅《我、姐姐还有好朋友》,画面中出现了头体二足人像,头体二足二手人像。她会告诉我:她和她姐姐还有好朋友周亿宣一起玩得很开心,看姐姐最大了,所以她比我们还要高(右)这个是我自己(中间这个)这个是我最要好的好朋友,周亿宣哦(左)。其实这个阶段我们在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
(书中谈到:这个阶段孩子终于可以画出形象了,绘画作品中也开始出现了头足人像,而且还能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像摆放商品一样,将它有秩序的排列起来啦。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在欣赏孩子的绘画作品时,不要仅仅看孩子画了些什么形象,更要认真听听孩子的讲述。)
五——六岁阶段,孩子会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按照自己的认识画出来,画面中也开始给事物建立秩序,孩子的画开始出现了穿衣服的人像,开始出现了绘画中的“基底线”能把日常听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并画成画。这个阶段,欣赏孩子作品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听孩子讲述画里的各种关系,我们可以问问孩子:“画中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 比如:这个阶段的这幅画《我们一起做早操》,她会告诉我:“这个小女孩和小男孩在操场上一起做早操呢!”大家可以看出画面中画得人物已经出现了穿衣服啦,女孩子穿上了裙子。在这幅画中可以看到孩子开始理解各种各样的关系,他们也试图用绘画来表达这些关系,画面中的这条横线就是绘画中所说的基底线,这条基底线其实代表画中小朋友是站在地面上做早操的,也就是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地面上和地面下的分界的概念。这个阶段为了能让孩子画出更多的故事情节,我们可以尽量多和孩子玩,多带孩子出去,丰富孩子的生活。)
还有很多个成长阶段,时间有限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大家喜欢可以借来阅读。
就像书上说的一岁的时候获得一岁的能力,这个时候孩子只能;两岁的时候获得两岁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具备与年龄相应的能力的时候,绘画的能力也自然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孩子的每一次绘画我们只要好好的欣赏,细细地聆听孩子的讲述就够啦!
二、不要以画得“像”来衡量儿童绘画“好坏”的唯一标准
很多家长都会这样来评价孩子的作品,这个怎么画得一点都不像啊,这个怎么画的乱七八糟的,画些什么啦!基本都以画得“像不像”来衡量孩子的绘画作品,这样的评价是十分片面的。其实这样的家长已经走入了艺术学习的一个误区,也许和我们这一代所受的教育有关,我们中的很多人似乎只对具象视觉艺术有兴趣。这里说的具象艺术就是写实主义,就是要画得很逼真的那种画。所以当一些孩子画出抽象的画时,有的家长就发急,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画得那叫什么呀?其中主要原因是遇到抽象的画,家长就根本不知道要如何指导。也就是说:很多家长自己对抽象画有巨大偏见,在这方面的误区很大,认识很空白。孩子呢,就会因为画不出三维立体的物象而完全失去了积极作画的兴趣。时间一长孩子学习画画的兴趣就没有了。
其实孩子在每一个成长过程中,都有着各阶段的绘画特点。简单介绍几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绘画特点:
比如:1岁的时候,孩子的绘画活动诞生,一岁左右的孩子,不是有了要去绘画的意图,打算,才画画的。这种绘画,其实就是孩子手运动的结果。所以从这个时期开始,一直到孩子三岁之前,不要给孩子看形象,也不要教孩子画形象,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涂鸦,让这个涂鸦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2岁半前,孩子画的圆圈开始封口,也开始试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自己的想法啦!这个时期我们仍然不能教孩子画脸啊!什么具体的形象,自己示范画形象给孩子看也不好。这个期间孩子最喜欢用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画的线条,圆圈进行解释说明。千万不要说你这个画的怎么一点也不像,眼睛呢?耳朵呢?应该这样画这样的话语。我们只要在一旁慢慢欣赏就好!
3—4岁的时候,孩子画面会出现很多圆圈来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也逐渐开始出现了形象。这个时候在一旁的你千万不要说孩子,你这个画里怎么没有耳朵,怎么不画手和脚啊!画的一点也不像,这样的话语。
5—6岁的时候,孩子已经能按照自己看到的事物样子画出形象来了,也开始给事物建立起了秩序,出现了绘画中的“基底线”,所以这个阶段请家长不要说孩子画的形象怎么这么奇怪啊!这个可爱啊这样的话语,我们要更多的仔细倾听孩子画中所表现得各种关系和故事内容。
其实这个是孩子绘画成长的过程,我们不要拔苗助长,孩子的绘画作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等孩子过了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技巧才开始变得有意义。在这之前教孩子画画,是拔苗助长,反而会摧毁孩子的天资。
三、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的这个过程
接下来,请大家一边欣赏一段《我和我家晶晶一起享受艺术》的视频,一边再来听我谈几句我的感受。书中作者一直强调美感教育的启蒙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动动笔、动动颜料,如果家长从来没有碰过笔,怎么知道孩子做了什么特别的创造呢?是家长自己先感受丰富,然后再帮助孩子去理解和感受,是家长自己享受到乐趣,然后再帮助孩子去寻找乐趣。这是有效引导孩子理解艺术、感受艺术的捷径,美感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才能真正掌握孩子视觉美学的启蒙契机。让艺术帮助你的宝贝,探索和表达他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部分,而你通过艺术,可以看到你的宝贝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生命,这才是艺术的神奇价值。我们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且要不怕麻烦,从身边的每一个顺手的、现成的可能性开始。每一次的涂鸦,每一次的绘画,每一次的手工制作,让我们都和孩子一起体验和感受,享受艺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最后还是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读书体会:我们不仅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享受音乐,享受旅行,享受这美好的生活!谢谢大家!
【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