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交时代下的大学生现实社交障碍的教学论文1500字
一、引言
大学生现实社交障碍是指大学生过多地借助网络社交,使自己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与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焦虑、紧张、害怕,以致语无伦次、面红耳赤、手足无措,难以自制,缺乏现实社会的交际能力。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现实社交障碍。然而不少家长和老师却常把这种社交障碍错位的定性为内向或是害羞,直到严重影响到他们身心健康时才去重视。伴随着Web2.0主流技术的深入以及网络社交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然步入网络化信息时代,而凭借生动、好玩、简单的新社交体验而持续走红的微博、微信、微视,已成了大学生之间的一种时尚,无须见面或是打电话,只需要打开这些软件就可以了解身边亲人或朋友们的最新动态,沟通互动的方式由人与人的直接互动向人与机的间接互动转向。目前,特别是90后大学生过多地借助微博和微信等即时沟通的免费聊天软件,生活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缺乏现实社会的交往能力。如何帮助大学生克服现实社交障碍,对社会、学校以及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现实社交障碍的表现
社会学博士袁岳在其发表的博文《从社交恐惧到社交厌恶》中指出:现在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基本上只相当于一个七八岁孩子的水平。随着信息网络的普及以及网络社交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宁愿选择宅在网络的虚拟社会里,也不愿走出去和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时至今日,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已由线下转为线上,呈现出线上线下两极化状态。其主要表现为可归为两类:一是线上思维活跃、侃侃而谈;线下语无伦次、沉默寡言;二是线上线下不言不语、自我封闭,沉醉于自我世界中。这两类的学生因长期生活在虚拟的网络社交中,现实交际能力萎缩,在现实与人交往中特别敏感、心跳加速,总是处于焦虑状态,对现实人际交往产生恐惧感。因此,他们极力回避参加同学聚会,不敢与不熟悉的人交谈,害怕在公开场合里上台讲话,害怕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逃避他人注视的眼光等。正是由于长期恐惧现实社交,导致他们缺乏社交的基本技能,在社交中处在弱势地位,久而久之容易激发他们对于社会交往的厌恶甚至抗拒行为,进而是转化为潜意识的排斥行为。
三、大学生现实社交障碍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产生现实社交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在笔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环境。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发展,各类社交网络无孔不入地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面。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学生群体是网民规模中最大的职业群体,而其中又以大学生所占比例最高,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社交的隐匿性使在虚拟社会里交往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等诸多的社会性得以剔除,大学生宁愿拿着手机、敲打着键盘与网络上不认识的人谈天说地,也不愿意走出去和学校或周边的其他人接触交流。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终结,并将人的情感移植到网络中,虚拟的人机交往替代了现实的人际交往。同时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功利思想的滋生与膨胀,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处世理念和行为方式;而现代生活节奏过快、压力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越趋冷漠,也使不少大学生感慨现实交际太累,而沉迷于网络社交。
2.父母教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父母的性格和日常社交行为能力以及对孩子的态度会影响他们日后的性格、感情,乃至整个人生。首先从遗传学角度来训,性格是遗传的,如果父母是属于比较内向而又不善社交的人,子女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会效仿父母的行为和处世方式,这也是造成了他们不善社交的原因之一。其次,如今90后已是大学的主力军,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宠爱有加,从小到大父母都竭尽全力地替代子女排解压力,这也容易导致他们社交能力的萎缩;同时父母教养方式粗暴、家庭缺乏情感温暖、惩罚和过度保护都会弱化其子女的社交能力。
3学校教育。在我国,大学之前的教育主要是以考试为导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一切教育都是以升学为目的。学校、家长以及学生自身都错位地认为学习是在校的唯一目的,将学习视为自己的全部生活,这就很大地限制了他们社交的机会。同时社团活动、夏令营、春游等活动的锐减,也让学生更少机会接触到其他同学,渐渐地与外界接触少了,社交能力也就相应地萎缩了。读大学之后,由于国内高校普遍奉行严进宽出的政策,与中学时代对比,大学从课程设置、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更加宽松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也更多了。这样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因为宽松的管理以及时间支配的自由间接地为大学生宅在网络虚拟的社会提供了自由的温床。
4.个人因素。可以说大学生产生现实社交障碍的客观原因有各种各样,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个人自身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哲学上说: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笔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学生自身的因素才是导致现实社交障碍的主要根据,是影响大学生能否成功进行人际交往的根本原因。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发展由青少年中期向后期转型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主观认识、人生观和社会适应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在认知上的缺失和人格发展的缺陷容易导致其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缺乏整体的理性认识,以主观想法代替客观事实,在现实社会交往中受挫,造成人际交往的认识偏差。
四、对大学生现实社交障碍的思考及建议
凭借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网络社交给人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便,拓展了人交往的渠道和交际范围,让原本陌生的人在虚拟空间里相识、相知和相交。但就像事物总有其两面性一样,网络社会只是在一种虚拟的环境中体验虚拟的情感,这种虚拟的网上交往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交往,因为很多情感的体验、社交能力的提高是要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年纪,他们需要现实的交往、渴望真实的情感体验,但由于在人际交往中认知的缺失、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个性缺陷等原因,不敢直面现实社交,沉迷于网络社会。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大学生要提高个人的人际魅力,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当前大学生呈现线上线下两极化的状态,折射出来的是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大学就是一个模拟社会,在这里不管是你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你总会碰到与人交际的问题,这就需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然而,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人在现实交往中学习实践、锻炼和提高。对于大学生来说,思维已近成熟,所以改善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习从改善自己做起,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别人。因此,大学生可以积极地加入大学社团或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这都能锻炼和提高自己的交流和沟通能力,是增长个人自信、建立朋友间信任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极好机会。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一个人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同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有人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因此,大学生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水平,注重内涵,培养良好的个性,从反省自我开端,从具体行动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人际交往。
2.高校应当组织学生多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大学生创设更多的社交机会。大学就是一个亚社会,校园里汇集了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人,学校要利用好这个资源,多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文体活动(如校园益智活动、节日晚会、团日活动、高校联谊等),创设更多的社交平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将学生从网络社会中拉出来,这不仅可以给他们交往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交能力。
3在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应重视和加强与学生沟通,指导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水平。大学生现实社交障碍的问题大部分归根结底都是心理问题和认知问题,而辅导员是高校中和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也是学生最亲密的人、最信任的人,因此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多注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变化,对个别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以及性格内向、喜欢宅在网络社会里的学生在交往能力的培养和个人修养上多提供指导,使大学生在发展人际关系中的需求得到满足。
4.父母要有意识地带动子女多参与社交活动,帮助他们从网络社交里出宅。对于沉迷网络社交,逃避现实社交的子女,父母应该给予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去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断乳期要积极地去创设机会,引导子女多出去参与一些社交活动;为子女提供一个温馨、理解、和谐的家庭氛围,让他们多锻炼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而一旦出现了社交障碍,家长们应多鼓励孩子,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与人交往的勇气。
五、结束语
网络信息化下产生的网络社交,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现实交际能力的提高,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们之间的联系,但它毕竟是虚拟的,人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只是暂时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并不是取代真实的人际交往,而且人是社会中的人,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实,人机交往只会使人们之间的感情逐渐淡漠,这种非接触性的社交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总之,网络社交无法替代现实的社交生活,而且大学生总是要毕业迈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如果回到现实生活,因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必然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网络社交时代下的大学生现实社交障碍的教学论文1500字】相关文章:
2.观社交网络后有感
7.社交与礼仪论文
8.社交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