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备战大赛前的生理状况分析论文
摘 要:利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高原训练负荷节奏结构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特点,针对朱晓琳个体在进行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的特征。为我国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训练从生理生化指标方面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马拉松 朱晓玲 生理生化指标。
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马拉松运动员朱晓琳以2小时24分48秒取得了第6名的成绩,该成绩也实现了近年来国际大赛的突破,但是同世界马拉松强国之间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通过对朱晓玲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为找出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备战大赛前身体机能方面提供建议及意见。
1 研究对象与背景。
该文以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马拉松女子运动员朱晓琳赛前身体机能方面为研究对象,朱晓琳,女,1984年出生,身高172 cm,体重58公斤,运动年限12年,运动水平为国际健将。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该研究查阅和分析了有关逻辑学、训练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等学科资料,同时也查阅了有关马拉松项目的国内外文献,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学术背景和学科依据。
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筛选,之后进行统计分析和说明。
2.3 实验法。
主要测试指标有:血常规、肌酸激酶、血尿素氮以及睾酮测试方法为清晨采取运动员空腹情况下20微升指尖血,血液样本分析分别采用采用日本光电MEK-6318K和雷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雅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数据分析。血乳酸,采取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指尖全血进行测试,测试仪器采用美国YSI-1500对指标样本进行分析。
3 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3.1 血红蛋白。
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参数在高原训练期间受训练环境和训练负荷的影响,在高原训练阶段,由于气压较高氧气较为稀薄,刺激了人体红细胞的生成,导致体内的血红蛋白升高;由于与动员在高原训练旗舰店额负荷相对较大,运动员体能消耗较高,如果不能够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就会导致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出现下降。图1所示为朱晓琳此次高原训练期间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高原训练的时间为40 d,第1周起血红蛋白处于一个较高水平,随着训练负荷的不断增加,至第3周时达到最低点;后期随着对训练的不断适应开始逐渐增加,直至下高原前1天时达到最高点。需要注意的是,要想令高原训练取得理想的效果,上高原前最好经过比较充分的准备,把运动员的机能状态调整到较为良好的水平,这样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和承受训练负荷;此外,高原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运动员的消耗和力量的丢失反而会影响运动能力,一旦观察到运动员发生了运动性低血红蛋白,应该及时的查明原因,并根据不同产生原因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手段和营养干预。
3.2 睾酮。
在马拉松运动训练过程中,睾酮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次性长时间力竭性运动会造成血清睾酮浓度降低,在长时间的持续运动中,随着运动负荷的增高,血清睾酮的数值下降的就越明显。因此血清睾酮的测定在运动训练中具有重大意义。睾酮水平较高时,机体的合成代谢旺盛,因此恢复能力较强,利于耐受较高的训练负荷。从图2可以看出,高原训练初期朱晓琳睾酮指标处于一个理想范围,但随着后期训练负荷的加大逐渐下降,适应高原环境后睾酮指标逐渐上升,结合血尿素氮指标看,随着后期训练负荷的加大,朱晓琳血尿素指标仍然处于较好状态,并且睾酮指标并没有下降,反而逐渐上升,说明朱晓琳在高原后期身体状态良好,能够很好的承受训练负荷。
3.3 肌酸激酶。
血清肌酸激酶是评价强度课负荷的重要指标,血清中的肌酸激酶主要来自骨骼肌,当骨骼肌膜损伤时,由肌细胞内透出到血清中的肌酸激酶会增高。从图3可以看出,此次高原训练朱晓琳强度课较少,整体高原训练肌酸激酶指标没有超过300 U/L,没有明显的'强度刺激。强度课的缺失也是朱晓琳在比赛后期冲刺能力不强,最终被对手超越的原因之一。
3.4 血尿素氮。
血尿素在运动训练实践中,常常用来监控运动员是否能够适应训练负荷,以及运动员机体恢复状况的重要指标。训练课程负荷量增大时,刺激机体分解代谢的能力增强,蛋白质大量分解,这种情况下血尿素出现显着性增加,反之血尿素也会升高,但并不明显。安静状态下,运动员的血尿素值一般处在正常范围的上限;在经过一次训练课程后血尿素值超出正常上限6~8 mmol/L,在经过24~48 h的休息后,次日晨的血尿素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就说明运动员能够适应训练课的负荷量;若经过休息后,血尿素值依然居高不下,说明运动员机体无法承受该训练量,就要求教练员及时调整训练安排;训练后血尿素水平没有明显升高,在后期有两次质量较高的长距离课,结合肌酸激酶指标和训练数据看,此次高原训练量和强度比较保守,对运动员机体刺激不深。
4 结语。
血红蛋白和血清睾酮是马拉松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需要密切关注的指标,并且两者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如果运动员出现过度疲劳就需要教练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营养干预。朱晓琳在高原训练期间两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基本符合高原训练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 肖国强。运动能量代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 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9):48-52.
[3] 夏伟恩。马拉松运动[M].北京:中国田径协会出版社,1998.
[4] 田麦久,武福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5] 翁庆章,钟伯光。高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6] 张迪。对国家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测试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6):69-70.
【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备战大赛前的生理状况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4.大赛前的比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