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论文

时间:2021-08-31

盲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论文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个案背景:A,女,14岁,盲生,小学五年级。该生因早产致视力残疾,家人因此心怀歉疚,对其十分溺爱。在校表现虚荣心较强,渴望被人注意和夸奖,由于成绩中下,待人骄傲,难以与同学融洽相处,性格渐趋孤僻,听不得一句批评,经常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家庭背景:父母初中文化,在家务农。有一哥哥高中在读,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心理问题的表现:在一次学校组织的与大学生联谊活动中,她主动要求参加两人绑腿跑游戏,却在刚出发不久昏倒在地。脸色苍白,唇无血色,牙关紧咬,翻白眼,呼吸急促,清醒后有挣扎大喊的现象。周围人越多,症状越强烈。在家休息一周后,回校上课,见到同学,再次发病。以致每天都要犯一次,不能正常上课。于是我携A来找心理医生。

  二、原因分析

  经心理医生诊断分析,这应属于癔病。A性格狭隘,渴望成为任何场合的主角,被人关注。发病时意识清醒,但有歇斯底里症状。针对此症状,可以先采取药物治疗,再进行心理疏导。

  三、干预策略及过程

  (一)预设的目标

  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个别谈心,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及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她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同时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给予指导,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但决不是溺爱。从而达到该生能正视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悦纳自己,在集体生活中与他人相处融洽,关系和谐,培养其健全心理与人格。第一阶段:由心理医生进行治疗。第二阶段:由我对A进行心理疏导,主要采取谈话、暗示、引导等方法。第三阶段:帮助A学会正确分析、评价自己及理智地对待胜败得失。

  (二)具体干预措施

  根据医生的建议以及我预设的目标,我将A的干预策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心理医生进行治疗。使A在能够接受治疗的基础上,放松情绪,逐渐消除恐惧心理。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进一步使A淡化对病情的关注。第二阶段:由我对A进行心理疏导,主要采取谈话、暗示、引导等方法。在A第一次发病的半个月后,班里正好开庆六一的'联欢会。我从A爱表现的心理入手,鼓励她来做主持人。开始她恐怕同学会笑她,有些迟疑。于是我告诉她,只要抛开顾虑,凭她的气质和言语表达能力,一定能胜任。她又提出,害怕在会上“犯病”。我一笑置之,说:“怎么会呢?只要你准备充分,就不会很紧张,况且,有我在,就是有什么小问题,我也会帮你处理的。别怕!”A的脸上露出了羞怯却又十分坚定的笑容。联欢会当天,我暗地里嘱咐班级同学要用掌声多配合她。那天,A换上了一条新裙子,专心致志,信心十足地作了下联欢会的主持人。当近两小时的主持结束的时候,她对我说:“老师,我觉得我能行!”可见,这次做主持人的经历,给了她治好病的信心。我以此为契机着手下一步的工作,即指导她自己控制“病情”。课余时间遇到A时,我总要随意说一句:“脸色好多啦!”A又一次在课堂上犯了病,我扶着她回到宿舍,边走边指导呼吸的要领,并不断提醒她不要惊慌。几次之后,A已能在课堂上控制住自己,表现也没从前那般强烈了。一天在课外活动的操场上,A和几个同学有说有笑地玩着,我默默地看着她,心想:一定要让她的病除根。同时,我将改善A与其母亲的关系提到了首位。我主动与A的母亲保持着联系,帮助其家人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增加关心,减少溺爱,增加信任,减少娇纵,使A感到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同时提醒她有意识地放手让A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还要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第二次深谈,是在暑假后,因为A的母亲一到秋天就有关节痛,其父又常年在南方打工,问A有没有困难需要帮助,A说没有。我又说:“妈妈身体不好,还要为你担心,她可真够难的。”A说:“我现在好多了,自己能照顾自己,基本不用妈妈操心。”“太好了!妈妈的身体怎么样了?你有病时,她对你那么好,又带你看病、买药,还要安慰你,你父亲又不在身边,没人帮她……”“老师,我懂!我要尽力做个好女儿。”“我相信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您可别小看我!”一周之后,她母亲来校和我联系时,高兴地说:“她每天陪在我身边,是个能干的小帮手,跟从前比像是懂事了不少。”此后,A的心情开朗了许多,也能够体谅他人的过失,和同学的矛盾逐渐减少。第三阶段:帮助A学会正确分析、评价自己及理智地对待胜败得失。治疗到第三阶段时,难关已基本度过,但要帮她克服以后生活中的难关,任务还相当繁重。那是最后一次长谈,我从A的童年与现在的对比入手,和A讨论什么是得意与失意,什么是所得与所失,什么是成功与失败。引导A从混乱与误解中走出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并给自己确定一个切实的人生方向。当又一个暑假来到的时候,A与我在电话中相见,她首先告诉我的是她拿到了南京盲人学校中学部的录取通知书,并感谢老师们帮她克服了心理上的那道难关。

  四、回顾与总结

  针对上面学生的案例,我想工作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1)个别谈心。经常与其个别谈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状况、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鼓励、多引导。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尤其是在对待生理上有残疾的孩子,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他们的点滴进步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

  (3)与家长沟通与协调。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家长到校面谈等多种方式,对家长的教育态度给予指导,要求家庭多给孩子温暖但决不是溺爱。正视自己孩子生理上的缺陷。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孩子成材,必须先培养孩子成人。老师和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疏导,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马洪路.回归———残疾人与社会的相思.华夏出版社,1993.

  [3]段继承,段培蓓.21世纪青少年健康管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盲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论文】相关文章:

1.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论文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论文

3.浅谈盲生作文教学的论文

4.忙与盲生活随笔

5.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思考的论文

6.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相关论文精选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思考论文

8.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考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