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学术论文:让带着问题读变读着想问题
“带着问题读书”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开创了阅读教学的新局面。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老师们对这种方法理解和运用的不同,也暴露出一些弊端。
弊端一: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到局限,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带着问题读”是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阅读,而这些问题都是老师根据备课需要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虽然表面上学生是在进行自主阅读,但教师提的问题像一双无形的巨手紧紧的控制着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局限,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很被动。这种对思维方向的限定,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思维的发展。
弊端二:容易造成学生阅读的依赖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要理解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技巧。而“带着问题读”使学生的自主阅读仅仅是停留在理解课文的层面上,而很难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真正学会阅读。长久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学生便会对问题产生依赖性,在真正独立阅读的时候就不会去钻研,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弊端三:影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服务。但“带着问题读”这种方法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会养成“等人提问”的习惯,而不会自己去发现问题。也就是说这时教师只是“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这影响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会对学生的终生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由“带着问题读”变“读着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能力。
1.创设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
教师上课的目的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大纲上的教学任务,而更应该着眼于学生长远的未来。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真正自由的空间,尽量不给学生问题,不限定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在读通的基础上要求读懂,鼓励他们畅所欲言讲出自己的想法与疑虑。对于学生的意见,正确的应及时予以肯定、支持;对不正确的意见,教师也不要轻易否定,要呵护其敢于发表见解的精神,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辨。同时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学生梳理,进一步引导探究。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还容易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2.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必然带有个人不同的个性化倾向。这是因为,每一位学生的阅读都有着自己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其自身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有关。因此,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去统一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这“选择”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的选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做到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充分发挥创造思维,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阅读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读着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培养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篇学术论文:让带着问题读变读着想问题】相关文章:
1.立场问题学术论文
5.能源问题阅读答案
6.为学阅读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