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焊工培养之我见论文

时间:2021-08-31

浅谈中职学校焊工培养之我见论文

  关键词:职业学校 教育 焊接技术工人 专业 实训 企业

  摘要:焊接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目前世界工程技术界己公认将焊接结构用钢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的主要指标,工业发达国家焊接结构用钢量己达到占钢产量的60—70%。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和加工业的高速发展,焊接在工业、农业、国防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使焊接结构用钢量大幅度上升,焊接技术工人的短缺就成为必然,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迫切需要大量的焊接技术工人,本文就就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培养焊接技术工人进行了探讨。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依靠自学和师傅的传、帮、带培养焊接技术工人的模式已被淘汰,现阶段大量焊接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来完成。但是我们知道,由于各类职业学校教学水平的不同,培养出的焊接技术工人参差不齐。同时我们也应知道:培养一个合格的焊接技术工人(以下简称焊工)、高级焊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现阶段主要涉及到职业学校和社会本身。

  一、职业学校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

  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使毕业出去的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远大的追求,正确的社会分工概念,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人们都有一个老的观念,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想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不愿当工人的思想,包括不想当技术工人和高级技术工人,我们称之为“白领情结”,觉得当“白领”风光、自在、收入高。与“白领情结”相应出现的是“蓝领恐惧症”。恐惧什么呢?一怕脏、苦、累。当工人就得沽油腻,当工人就得费体力,当工人就得实实在在干够8小时。二怕当不了官。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当官有出息。三怕没面子,怕被人瞧不起。觉得当了工人,找个对象都成了问题。四怕收入来得慢,’与个高级技术工人,每月几千块,当然也不错,但那得熬到哪年哪月呀!等到四五十岁,什么都晚了。由此可见,人们不仅恐惧当“蓝领”,就足像技上、高级技工这样的“技术蓝领”也不被年轻人看好。结果是需要就业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家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或自己的孩子,“麻雀跟着燕飞”,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是大学而不是职业教育,尤其是不愿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至于最后上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那是出于尤J奈何,小得已而为之。学校要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这种观念。我们知道,德国素以重视教育著称,在教育发达的德国,每年高中毕业牛汽接考人学的比例通常不足二分之一,其余的则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照样拿高工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待遇和社会地位很高。

  德国教育的努力方向,并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因为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精细,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汽车机械师、银行商务员、数据处理员,特别是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不是一般的大学所能造就的,都需要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教育为年轻人带来的是娴熟的技巧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意识,还使他们因职业责任而在心理上加快成热。当然,在我们国家,人们“白领情结”的背后还有诸如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整个工人群体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以及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好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某些领域“蓝领”收入超过了“白领”,对人们旧有的观念是一种冲击,同时也会对偏激的认识起到纠正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说到底也都是为了学生。然而学生对我们职教理念是否理解,是否认可,是否接受,是否配合,这是我们育人模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有些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实训有模糊认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还有的学生厌恶劳动等等。因此职业学校应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把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开展紧密结合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职业思想教育列入学生教育的重点。

  其次职业学校学校要加强焊接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焊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脱离社会、脱离劳动、脱离实际的状况,对就业指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焊接专业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怕脏、怕累、怕吃苦,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就无从谈起。所以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增强自身的活力,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焊接专业学生对社会需求的心理和技术适应能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具有焊接技术的人才。

  学校要打造焊接专业建设,其核心就是建设一支充足、优秀的焊接专业课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资源。学校的焊接专业建设,依靠焊接专业教师去完成。一支优秀的焊接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焊工的重要力量。而职业学校的焊接专业教师有其特殊性。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这就要求焊接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焊接技能的传授训练。这种关系体现在焊接师资队伍上,表现为教师要具有双向双师的特点,职业学校要有一支双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双向,即来源的双向(企业、学校)和上作参与的双向。双师,即在拥有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同时,还拥有焊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证书。就是理论上你能讲课,实践上你能操作。一体化是教帅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学生实操、实训能力。为什么要求专业课教师能说又能i.,这是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合格,检验的标准就是应知与应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校现在焊接技术专业课就实行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每个教学日土午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下午就到焊接车间实训,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操中落地生根。在这种情况下,焊接专业课教师调节不出合适的焊接电流,拿起焊钳不能正确操作,不能焊出美观、合格的焊缝是小叮想象的。

  第三,职业学校要加强生产型实训慕地的建设。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而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与普通学校的教学实践相比,又有着更高一层的要求,那就是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要使从职业学校毕业的焊接专业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上于,那么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在校就能熟练操作各种焊接设备进行生产。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容置疑,实训基地是焊工教学的主课堂,校内生产型实训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要求,以项目或任务型生产带动实训,合理安排实训地点、时间,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焊接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有效落实。同时,围绕焊接项目或任务型焊接生产实训,聘用和培养焊接专业教师、开发教材、调整课程体系,使之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合格焊工。

  二、社会的任务

  学生在中职校接受焊接专业教育的时间是短暂的,学校培养出的焊工最终要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工作和受教育的时间是漫长的。要使学生最终成为合格的焊工和高级焊工甚至焊接技师,那么就有赖于社会或企业的继续培养。

  首先企业要教育焊工热爱焊接工作。一个人对其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来自于他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只有热爱焊接工作,才会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焊接工作的社会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并把自己的身心和情感溶入到工作中去,才能从自己的焊接技术提高中体验出一种乐趣,一种内心的喜悦,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发挥出聪明才智,不断学习,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焊接操作技术水平。

  其次,企业要加大对焊工的投入。由于焊接为特殊工种,焊工长时间接触有毒气体、烟尘,接受弧光的照射,对身体是一种危害,还有触电的危险;这就要求企业要关心焊工,不仅在工作中加强焊工的劳动保护,还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稳定焊工的心理,使其无后顾之忧,安于焊接工作岗位。企业还要形成不仅使用焊工,而且要培养焊工的的理念。职工是企业的,焊工的水平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自然提高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这就要求企业对新进厂的焊工要安排好高水平师傅的传、帮、带,使其迅速提高技术水平适应角色的转换;对工作了一段时间的焊工要舍得培养,选送一部分出去再学习、再教育,培养成企业的技术骨干。使焊工感到不仅工作、生活有价值,而且从事焊工未来有奔头。

  第三,企业中要建立起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企业要经常性地举行技术比武和技能大赛,对高技术水平的焊工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焊工学习、追赶的榜样。我原来的工作单位每年都举行青年焊工技术比武,对冠军进行全厂范围内的表彰,发证书、提工资,推荐其参加市、省的技术比武,以此来激发广大焊工学习技术的热情。同时企业还要拉大不同技术水平焊工的工资差距,从而在物质分配上,荣誉称号上鼓励、促使广大技术工人为了自身利益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争取成为更高一级水平的焊工,进而为企业、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中职学校焊工培养之我见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中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论文

2.中职学校班主任论文

3.浅谈中职学校礼仪教育

4.中职语文实践应用能力培养论文

5.中职学校成本会计的论文

6.浅谈作文兴趣的培养论文

7.关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素质培养策略论文

8.浅谈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初探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