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类图书利用及馆藏创建思路论文
1心理健康类图书馆藏数据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调查显示,读者阅读的心理健康资源方面的图书主要涉及哲学类(B类)、社科总论(C类)、文学类(I类)、医学类(R类)、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G类)这五大类[2]。分析这五大类书的借阅及馆藏情况,能反映出汉江大学图书馆心理健康类图书利用与馆藏建设情况。2010年—2012年,五大类图书馆藏比例波动较小,大多调整幅度很小或基本未调整;B类、C类、G类图书新书增长量相对较高,I类、R类图书增长量相对较低。
2心理健康类图书利用分析
2.1借阅数据分析
由图2和表2可见,心理健康相关各类书的借阅率差异度比较大。B类图书借阅率排在全馆第三,是心理类图书中排名最高的。B类图书包括各类哲学理论、思维逻辑、伦理道德、心理学以及宗教方面的图书。哲学类图书宛如年长的智者,为大学生揭示人生哲理,帮助大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临挫折时,哲学类图书能帮助大学生,站在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正确对待挫折,因此颇受大学生欢迎。C类图书2012年借阅率排在全馆第四,C类图书中关于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的图书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如有关家庭、婚姻、两性以及生育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如何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等,C类图书能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这个小社会,他们需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方面,如何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怎样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这些都可以通过C类图书找到答案。I类图书借阅率仅次于C类。文学除了拥有一些外在、实用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精神性价值。文学类图书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和被广泛接受的,好的文学作品能缓减学生心理压力,使其心情得到释放。大学生通过阅读或创作文学作品,可以收到修身养性,建立新的认知,调节情绪,重塑人格,改变行为模式等积极效果[3]。R类图书中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方面的图书借阅率较高。R类图书除为医学专业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外,也有较多学生在身体出现异常时,也会查阅此类图书寻求答案。R类图书中的卫生保健类图书较受欢迎。G类图书流通率较低。G类图书包含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等内容。其中有关教育心理学、各类教学参考书以及学生参考书、体育运动类等图书较受学生关注,但总体需求较少。数据分析还显示:心理类图书总体上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图书采购与加工方面存在问题,图书馆采购的图书与读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很多书上架之后从未被借出过,另一方面,读者需求与馆藏图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如何真实掌握读者的需求,缩小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差异是图书馆采购部门应该思考的问题。再者,图书编目、上架时间较长,在图书馆很难借到当时网络热销图书;其二,是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读者对图书馆资源了解不足,也缺乏了解图书馆资源的主动性。
2.2馆藏量数据与借阅率数据对比分析
将馆藏量数据与借阅率数据进行对比可见,五大类图书馆藏量排名与流通借阅率排名差异较大,存在不合理情况。例如I类图书馆藏量全馆第二,但借阅率排名第五,这说明一方面I类图书供大于求,应适当减少新书采购量;另一方面文学类图书利用率较低,究其原因,文学类图书重复出版现象严重,很容易被重复出版,而且文学类图书出版社很多,出版物质量良莠不齐,有些图书还存在明显的排版错误,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破损、掉页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图书利用率。B类图书馆藏量为4.3%,排名第十名,借阅率排名第二,C类图书藏书量仅居十二名,但借阅量排名第三,这表明B类、C类图书藏书量过低,并不能完全满足读者需求,需进一步加强采购力度。R类图书藏书量排名与借阅率排名基本吻合,说明R类藏书基本合适。G类图书馆藏量排名较高,利用率却较低,表明G类图书馆藏量偏高,应适当减少采购比例。
3数据分析结果及建议
3.1数据分析结果
以上心理健康类图书利用与馆藏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几个结论(1)心理健康类图书总体利用率较低,图书馆购买的图书并不能满足读者需求,零借阅率图书并不少见。(2)心理健康类图书需求量较大,目前汉江大学图书馆B类、C类图书需求缺口较大,I类图书需求量也较大,R类、G类图书需求量相对较小。(3)心理健康类图书的馆藏结构并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有待进一步优化与调整。
3.2建议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汉江大学图书馆心理健康类图书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建议图书馆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优化图书资源配置、改进工作流程、提升图书利用率。3.2.1广泛采集并重视读者荐购数据应广泛收集采购建议,让各类读者,如大学生、教师和各类专家教授参与到图书采购中。黑龙江大学图书馆采用专家亲自参与图书采购、建立读者图书荐购制度、采访人员与一线馆员定期交流等多项措施,使得采购的图书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使有限的购书经费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4]。采购图书时还可适当参考当当网、新华书店等网上书店的销售排行榜,特别是网络热销、读者热捧的图书,采购人员应重点关注,使心理健康类图书的采购保持较好的针对性、实时性。3.2.2调整采购比例,优化馆藏结构建议立足馆藏、借阅、荐购等基础数据信息,调整采购比例、优化馆藏结构。例如B类、C类图书需求量大,馆藏比例相对较小,应增加采购量;I类图书利用率相对较高,馆藏比例较高,建议适当减少采购量,还应注重图书质量;G类图书相对过剩,利用率不高,馆藏量较大,应缩小采购量;R类图书馆藏与利用情况相对匹配,可以维持当前采购量。3.2.3改进流程、缩短图书加工时间图书馆应缩短图书采购、加工时间。图书从采购到读者借阅,需要经过多道处理工序,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4个月的是时间,特别是对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热门图书,无疑阻碍了图书的利用,图书馆应多方改进加工流程,缩短图书加工时间,使读者尽早与新书见面,提高图书利用率。3.2.4加大图书剔旧力度加大图书剔旧力度,将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复本较多、借阅率低的图书予以剔除,减少其复本数,特别是近三年借阅率为零的图书应在剔旧的重点范围之内。当前文学类图书存在质量不高、重复出版现象,而且有些书籍的装帧质量较差,极易出现破损、掉页的情况,应加大剔除力度。3.2.5加强宣传通过宣传让读者更加了解图书馆资源,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网站、橱窗和板报,介绍心理健康方面的书刊,举行各种形式的读书月活动。例如,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聘请学生开展读书会活动,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图书进行书评,并由老师进行讲评,大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兴趣[5]。
4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式严峻,受到当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美国精神医学专家高尔特曾说:“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房,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多读书、读好书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图书馆可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心理健康类图书配置并提高其利用率,从而使图书在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类图书利用及馆藏创建思路论文】相关文章:
3.展示教学思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