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门球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探析论文
[摘要]在体育课中,提倡“健康第一”、快乐教学,注重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但是,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极少吃苦,身体与生理的承受能力极差,稍遇困难就后退,不敢尝试。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体育技能,而且要逐渐形成不怕吃苦、敢于尝试、团结合作的良好心态,从而在内心深处热爱体育,积极投身到体育中来。
[关键词]体育教学 三门球 心理健康
一、通过三门球的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
在教学中,奔跑是大多数学生最害怕和最薄弱的项目,而恰恰奔跑是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极佳手段。在三门球比赛中,学生们都想赢得比赛,那么就必需积极地奔跑,传接,进行各种配合,无行中提高了学生的耐力水平,培养了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平时教学中,也要向学生说明意志和毅力的重要作用,即意志和毅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必须树立信心,从现在做起,迎难而上。从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锻炼的作用。为了激励学生,我坚持每次对学生多表扬和鼓励。长期下来,全班学生百分之百能达到耐力项目测试的要求,学生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二、通过三门球教学,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精神
教学比赛中,学生既需要个人技术,又需要集体配合,特别需要积极地动脑思考。要树立敢于尝试的大无畏精神,否则,必然不能完成进攻战术。怎么办?我们平时教学从思想上循循善诱,做好鼓动工作,对每个能综合运用技术,完成漂亮战术配合的学生,号召大家一起掌声鼓励。这样几节课下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技术的动作。学生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技术,互相配合,实现完美的战术配合,赢得比赛。
又如,在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课余时间锻炼少,因此在练习中,怕出丑、怕别的学生笑话,往往喜欢只做观众,不好好练习,我则采用个别谈话,手把手地教,用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如此下来,许多“差生”都能较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而且球场也越来越活跃。
三、通过三门球教学比赛,培养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团队精神
很多体育项目都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就是一个人的竞技项目,如武术散打也需要有人陪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是体育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我经常组织一些小组接力赛、对抗比赛等,使学生逐渐明白,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只有和别人加强合作、协调发展,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在今后的集体中能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总之,在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只要有意识地去组织和安排,是可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培养的目的'。但是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因为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如不注意方法和技巧,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有的放矢,切合实际地进行鼓励教育。
三门球教学中,不管学生做得如何,要尽量少批评,决不挖苦讽刺。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鼓励和批评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鼓励使学生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批评使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效果越来越差。如在基础配合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说:“你很棒,一定行!”学生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能克服胆怯的心理,很及时,很到位地完成技术动作;如果老师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种球别人都接好,你怎么就不行?”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技术动作。
第二,要根据学生能力灵活地安排教学任务。
教学难度太大,学生根本完不成,也就谈不上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难度太小,又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培养时,要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对学生分组作出合理的选择。把实力相当的两组在一起对抗比赛,竞争激烈,会让学生在比赛中积极跑动,掩护,摆脱,积极的配合。这样的比赛即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品质,又培养学生积极的创新,不放弃的团队意识。
第三,要言传身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时,教师如能以身作则,效果会更明显。如在比赛中,教师常和学生一起奔跑,一起配合,这对学生是有很大感召力的。
第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要贯彻到每一次教学中去。
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为创造文明、和谐、健康的社会而不断努力,而教育体系在其中应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尽到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刘瑞武.球类家族新成员:三门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07.
[2]陈钧,杨铁黎.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1.
【基于三门球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探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