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小组合作设置探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文言文教学中小组合作设置探究论文

  【摘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较多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设置有效的小组探究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谈谈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设置的方法,即:在教学难点处设置探究问题、在核心知识处设置探究问题、在逻辑链断裂处设置探究问题、在思维需升华处设置探究问题。

  【关键词】文言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设置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25-01

  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已被广泛的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像假问题、假热闹、假语文等现象更是层出不穷。有的教师设置的探究问题毫无探究的意义,像请小组合作探究,找出课文中最美的句子。请小组合作探究,当学完《最后一课》,请用你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表达你的爱国之情等。像这样的探究问题根本不能称问题,这只是为了探究而探究,既流于形式又浮夸,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水到渠成的流畅感。笔者认为要想让小组合作的教学发挥其最大作用就要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以有效促进小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达到知识系统的合理构建。

  一、在教学难点处设置探究问题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教学的难点设置在新旧知识衔接处,尤其是矛盾处、冲突处,当这一问题设置出以后,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们常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谈论探究解决教学难点。比如,在执教《马说》的时候,笔者设置的教学难点是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解决这一教学目标,笔者是这样在教学难点处设置探究问题的:通过句末的叹词——三个“也”字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中的“也”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也”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中的“也”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及热烈讨论,最终得出了答案:第一个“也”要读出惋惜的意味;第二个“也”要读出不平的意味;第三个“也”要读出愤慨的意味。当学生理解了这三个“也”的意味和含义之后,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教学难点也就突破了。

  二、在核心知识处设置探究问题

  核心知识一般是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问题,在教授初中文言文时,我们不仅仅让学生能够熟读、背诵课文,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语法现象,这样才能够学以致用。在执教文言文时,笔者常常在一些基础的核心知识处设置探究问题。比如,在执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探究内容:巧编练习——找出文章中一词多义的文言现象。任务布置完以后,学生们纷纷投入到学习中去,有的学生负责找一词多义的词,有的学生负责找相关的例句,有的学生负责解释该词的不同含义。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发现了很多这样的词:比如:“于”字就有四处。“欲有求于我也”中是“对”的意思;“皆以美于徐公”中是“比”的意思;“皆朝于齐”中是“到”的意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是“在”的意思。还有,“朝”字,不仅词义不同,读音也有区别。“朝服衣冠”中,是“早晨”的意思;“入朝见威王”中是“朝廷”的意思;“谤讥于市朝”中,这个“朝”指官员集会的地方,市和朝在一起是公共的场合;“朝于齐”中是指“朝见”。这一课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像“闻”、“孰”、“美”、“之”等。如果不让学生去探究,我们根本不会总结的这么详细,做这样的练习的目的,是为学生做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打基础,当学生自己讨论探究后,他们才能对一词多义的文言知识掌握的更牢固,这样才能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在逻辑链断裂处设置探究问题

  文言文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学生在学习时比较吃力,为了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够更好的衔接起来,在设置小组合作探究问题时,我们应补充一些资料,为学生的探究与思考做铺垫。比如,在教授《湖心亭看雪》中,针对文章中的疑点与难点,笔者在学生思维的断裂处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张岱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独”字该怎样理解呢?为什么“问其姓氏”回答的却是“金陵人”?这两个问题一“明”一“暗”,相得益彰。明明已经是清朝了,却说自己是“金陵人”,明明有随从,却说自己“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样的问题势必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要想解决种种疑惑,读懂文章的精华内容,就要从作者本人——张岱的身世去探究谈论。通过谈论学生们才发现,张岱之所以有这样的心绪,完全和他的身世有关,明亡以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的爱国斗争,后来失败就消极避世,隐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在他的著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当学生了解到了这些信息,他们的思维就串接起来了,就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精华内容了。

  四、在思维需升华处设置探究问题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尤其是小组探究问题时既要设计出具有人文底蕴的问题又要设计出发展升华学生思维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在谈论与探究中提升自己认识、发展自己的思维。比如,在执教《夸父逐日》时,为了提高学生对夸父精神的理解,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讨论:我们怎样理解文中的“渴”字,或者说从“渴”字中你品出了什么内容?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掌握了以后,笔者设置这样的问题,更能使学生在具体的语文环境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和形象。经过讨论、探究我们得出,正是由于“渴”才有了这个故事,这个“渴”字又与“弃其杖,化为邓林”相照应。另外,“渴”字从侧面高度赞扬了夸父逐日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由此可见,小组合作中在思维需升华处设置探究问题,才能引领学生走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刘永红.历史课堂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设置的路径选择[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第08期.

  [2]毛海彪.新课标下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中),2013年第06期.

  [3]叶恩.合作探究,语文教学的鸡肋?——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J],中学教学参考,2010年第18期.

【文言文教学中小组合作设置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论文

2.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

3.在课改形式下数学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论文

4.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5.小组合作班主任论文

6.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试论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的论文

8.探索小组合作教学意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