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苗栽培技术论文

时间:2021-08-31

水稻旱育秧苗栽培技术论文

  1生态水稻的旱育秧技术

  1.1秧苗苗床的地点选择及其制作过程

  苗床的位置选择直接决定水稻的产量,故在选择苗床位置时应该十分慎重。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地块平整、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质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好的蔬菜地为主,土壤熟化好的旱地为旱育秧苗床地,切忌选用地下水位高的田块和老秧田。在进行播种前的30d左右,用腐熟的培养肥5~9kg/m2,过磷酸钙大约为0.25kg/m2,硫酸钾大约为5g/m2。将以上物质均匀撒在厢面处同时将其翻嵌混于1.5m深的苗床床土中,运用沼液或者粪水将其进行充分浇湿后用薄膜进行密封发酵,使其充分达到培肥效果。每667㎡苗床用敌克松2g对水浇施厢面,进行土壤消毒杀菌。增强抗寒抗病的.能力,确保秧苗安全生长过3叶期。秧苗苗床的制作工艺可以采用茶盘式或者高厢式,在进行播种以前将经过培肥的苗床床土铺平,按照原有厢宽1.5m,厢长按照具体用量而定。

  1.2培育秧苗

  1.2.1选择优质品种,严控播种质量关按照本地气候的特点以及栽培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在进行播种之前,选取晴天进行晒种后,将种子中的瘪粒去除,再将稻种用沼液进行浸泡6~12h后捞出将水分滤干,按1kg优质稻种添加0.5kg旱育保姆均匀拌种后进行播种。在播种时,需要进行三次撒播,第一次将种子总量的50%进行土地满播,第二次用总量的30%进行后续补播,第三次用余下种子进行最后的补漏,以望达到播种均匀的效果。

  1.2.2无纺布覆盖技术在运用无纺布的覆盖技术时可以运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先将竹片做成拱形,在其上方覆盖无纺布再将农膜盖在上面已达到表面保温的目的,等到秧苗长成两叶一心时将表面覆盖的农膜除去,四周以泥土进行密封保温。第二种是先利用竹片做成拱形,同时在厢体表面处加盖一层农膜作为内膜,后以无纺布进行覆盖,四周仍采用泥土密封保温,等到稻种返青后在将其内膜除掉。

  2大田高产型栽培技术

  在大田进行移栽过程时的主要技术是按照合理密度进行种植,推行合理配方高效施肥的措施,着重施加底肥、适当进行追肥,进行合理灌水。

  2.1细心整田

  泥细田平在大田进行移栽前的3~5d进行全田翻耕,在冬闲时期,泡冬田的翻犁工作需要1次耙平;同时,小季田的翻犁工作需要进行两犁两耙,其翻犁深度需要为25cm,然后将田面恢复平整,以达到田平泥细的目的,更利于插秧工作的顺利开展。

  2.2浅水处栽插

  合理密度种植生态水稻的旱育秧苗自身呈现矮壮的特点,分蘖较早且数目较多,在移栽过程中要尽量做到泥细田平、水浅以及带土栽培,栽培深度一般不能超过3cm。普遍中上等的肥力田需要按照宽行29cm,窄行17cm,窝距17cm,其相对栽植密度为18万~20万窝/hm2,其茎蘖数大约为121.00万/hm2,普遍下等田需要按照宽行28~30cm,窄行17cm,窝距13~18cm,其栽植密度约为19.50万~22.50万窝/hm2,其茎蘖数120.00~142.50万/hm2。

  2.3着重施加底肥

  适当追肥底肥的施圈肥约为1.80万~2.25万kg/hm2,尿素约为225.00~300.00kg/hm2,过磷酸钙大约为750~900.00kg/hm2,氯化钾大约为105.00~150.00kg/hm2,硫酸锌约为30.00kg/hm2。在进行移栽后的7~10d,尿素用量为75~105.00kg/hm2拌除草剂用量约为300~375.00g/hm2进行撒施,同时还需保持移栽处于3~5cm的浅水中。在水稻秧苗的拔节期,叶绿素较少,需要及时采用尿素约为60.00~75.00kg/hm2,钾肥约为375.00kg/hm2进行追施以充作穗肥,提升其成穗率。孕穗期需要采用尿素约为30.00kg/hm2进行加施粒肥,也可以选用1:1的比例进行叶面整体喷施,从而达到增粒增重的目的。

  3结语

  生态水稻的旱育秧栽培技术的创新研究是我国维护及保持生态家园的延伸工作,也是生态水稻的旱育秧栽培技术发展的进一步需要。本文通过对生态水稻的旱育秧栽培技术的研究,发现其应用前景相对广阔,以期对未来研究产生帮助。

【水稻旱育秧苗栽培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1.水稻苗床免耕旱育秧技术分析的论文

2.机插水稻育秧分析的论文

3.有关薄膜育秧死苗原因分析论文

4.关于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论文

5.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研究论文

6.原生态水稻栽培技术要点论文

7.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探讨论文

8.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