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信息传播媒体类型的研究论文
关键词:新媒体;类型;特点;分析
摘要:
新媒体是一个很有弹性的相对性概念,不同时期对其的解释并不相同.新媒体具有传播上的无限性、时间上的即时性、沟通上的互动性、内容上的整合性等特点.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各种类型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体不断推陈出新,但是总起来讲,新媒体的类型主要是网络媒体、新电视媒体、手机媒体三种类型.
1、新媒体的界定。
段鹏博士在其著作《传播学基础:历史、框架与外延》中提出:“所谓传播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用以负载、传递、延伸、扩大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新闻传播学中的媒介一般指狭义的媒介。“新”,一般用来描述与传统的、旧的、落后的不同的、更先进的、新近出现的事物。童兵先生也曾在他的著作《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中提出:“传播媒介有时也称媒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新媒体”,就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传统媒体基础上,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背景和手段,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化而产生出的一批新型的信息传播媒体的统称。新媒体出现于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是其获得发展的科技基础和最主要的标志。
2、新媒体的类型。
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近40年前。1967年,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ElectronicVideoRecording)商品的计划,其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Media)一词。新媒体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是专指某一种特定的媒介,而是对为适应信息传播的新需求而出现的一批媒介的统称。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背景和手段发展起来的新型媒介,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其一,光纤电缆通信网、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下的网络媒体;其二,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图文电视、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系统、高清晰度电视、数字电视等电视技术下的新电视媒体(为了和传统的电视媒体相区别,我们在这里把这些新型的电视媒体称为“新电视媒体”);其三,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WAP手机、手机电视等手机技术下的手机媒体。
(1)网络媒体。
计算机网络在传播新闻和信息方面具有媒体的性质,因而将其称为“网络媒体”。网络媒体的发展是以目前全球最大最普及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互联网为基础和载体的,有时,国内也将其称为“互联网媒体”。
互联网又译为“因特网”或“英特网”,其全名是“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网络”,是目前最大的国际性互联网络。互联网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上的每一台计算机就是每一个节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这是人类传播领域里的实质性变革。
因特网起源于1969年美国为避免核战时通信瘫痪而开发的计算机“ARPANET",这个网络的使用者最初被严格控制为有关从事国防科研的科学家。1991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家提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开发出了万维网(WorldWide Web),还开发了极其简单的浏览软件。此后,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大众普及。1993年,伊利诺斯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k And reesen)等人开发出了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后来被作为NetNavigator推向市场。此后,互联网才开始爆炸性普及。90年代中期,互联网在全球迅猛发展起来。到1998年,互联网已经通达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接着超过947万台的`计算机主机,用户超过1亿。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开始和互联网发生联系。1987年9月,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同月22日22点55分在北京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Over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e a chcorner on the World),而当时我国还没有加人互联网。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提出把中国纳人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4月,我国实现了和互联网的TCP/IP连接,开通了互联网的全功能服务,并在同年5月完成了我国最高域名CN的主服务器设置,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加人互联网工程。1995年,张树新创立了第一家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壕海威公司,中国的普通百姓才开始使用互联网。至今,互联网进人普通家庭仅12年时间,但互联网工程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2000年末,我国颁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在国家政策的规范下,相信中国的互联网媒体产业能够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2)新电视媒体。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夫(P"Nipkow)发明了一种机械式的圆盘扫描盘,并申报了专利。这项发明为现代电视的诞生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世纪初,电子电视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1926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洛克·贝尔德(JL Baird)利用尼普科夫发明的机械扫描盘成功地完成了画面传送和接收的完整组合试验。1962年7月,电视图像首次越过大西洋。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首创了“地球村”(TheGlobalVillage)一词。他认为,传播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感官尺度,电子媒介的高速传播压缩了广漠的空间,消除了人类视觉和听觉上的珍域,使世界逐步变小,最终成为一个村庄。麦克卢汉认为,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把遥远的世界拉近了,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是这个村庄的一部分。 电视在中国出现于1958年。那年5月1日中国中央电视台(初名“北京电视台”,1978年5月1日改为现名)开始试验播送节目,同年9月20日开始正式播送节目。
“电视”,在今天应该是属于传统媒体的,但是随着都市型双向传播有线电视网、图文电视、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数字信号处理的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电视”这一传统媒体衍生出了属于新媒体的数字电视、高清晰度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等新型的传播形式。
数字电视是21世纪广电领域中引领人们享受现代数字化生活的一项新的技术革命。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传输和接受中,使用模拟方式的叫模拟电视;而在电视信号的获取、产生、处理、传输、接受和存贮的过程中均使用数字方式的电视叫数字电视。一般而言,数字电视系统是将活动图像、声音和数据,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压缩、编码、传输、存储、实时发送或者经过纪录媒体传播的视听系统。有线电视是通过电缆或光缆组成传输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受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1999年,中国国务院作出决定,组织我国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业的研究和发展,并把数字电视产业化项目列人国家“十五”计划的十二项重点项目中。电视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更是提出了发展数字电视的“三步走”战略,到2015年全面实现数字电视的播出。
数字电视的发展在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会改变人们的日常收视习惯,也给传统的广播电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和激烈的竞争。今后几年,数字电视在中国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移动电视”作为新电视媒体的一种,其发展之迅速,依然让人始料不及。移动电视具有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移动性强等特点。移动电视首先在新加坡得到应用。我国内地已经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十多个大城市开始在公交车上播放移动电视。上海文广集团在我国率先开展了移动电视业务。一个中型城市公交车达2000至5000辆,2003年我国私人轿车数量突破1000万辆,2003年全国列车年运载量达13亿、2007年将达17。6亿、2020年更有望达40亿。面对如此庞大的移动受众群,广播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国家广电总局将2003年定为“中国广播发展年”并大举酝酿中国广播业的第二次复兴。然而,移动电视的出现,注定了我国广播业的繁荣只是昙花一现,也注定了广播业将很难再有如此巨大的辉煌,这份辉煌将属于移动电视。
(3)手机媒体。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用这句话形容今天的手机再合适不过了。手机是手中的交际圈、是移动的生活艺术。如今,手机已经不只是普通的通讯工具了,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些功能多样化、设计个性化的时尚手机更是倍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在短波几个频段上开发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这是现代移动通信的起步阶段。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手机的出现铺平了道路,固定电话技术的成熟也为手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手机,本是简单的点对点语音通讯工具,但是随着微处理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手机的功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扩充,手机的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全新的途径。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成功发送,这标志着短信时代的到来。1999年,诺基亚推出了首款WAP手机,用户使用支持WAP的网上通系列手机就可以随时通过无线蜂窝网络登录互联网。而后,2000年5月,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短信(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的第一条短信。接着,2001年4月底开始,新浪、搜狐、网易等站率先推出手机新闻短信服务,提供重大时事和热点新闻。
另外,2002年诺基亚推出了第一款内置摄像头手机,这让手机的功能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2005年江西发生地震后,九江市政府在第一时间向全体市民发出了:“九江市附近发生5。7级地震,但不会给九江市民造成很大影响”的公共短信,在最短的时间里对缓解市民的恐慌心理、稳定社会的正常秩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了,它已经俨然成了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体。手机作为产品消费平台和付费平台,被视为是未来一段时间信息和娱乐消费的个人终端设备。
【新型信息传播媒体类型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3.新型教学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