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楝素与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印楝素与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论文

  1、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小菜蛾,采用蛭石萝卜苗法饲养。挑选健壮饱满的萝卜籽,用消水浸泡约10h后,均匀播撒在蛭石表面,再覆盖一薄层干蛭石,保持适当的湿度和光照,使之发芽出苗。将萝卜苗放入羽化后成虫密度较高的养虫笼内收集虫卵,孵化后于温度在25士1℃,相对湿度在65%~75%条件下饲养,以3龄幼虫为试验对象。

  1.2 供试药剂

  室内毒力测定供试药剂:(1)40%印楝素原药(云南中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生产),(2)50%鱼藤酮原药(为中国河北天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3 室内毒力测定

  1.3.1 单剂的毒力测定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混配,将40%印楝素原药、50%鱼藤酮原药按有效成分0.15、0.45、1.35、4.05、12.15 (a.i.)mg.L-1配制成系列试液,置烧杯中待用。浓度范围在能引起供试昆虫死亡率在10%~90 %之间。然后参照FAO推荐的叶片浸渍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测定方法的选择主要依据印楝素和鱼藤酮的性质,采用叶片药膜法。将印楝素和鱼藤酮原药用丙酮配制成高浓度的母液,使用时再用0.5%的Triton X-100稀释成所需要的浓度和配比。将甘蓝叶片用洗涤灵洗干净后,浸在系列浓度的药液中10S,取出后,垂直挂于铁丝上阴干论文提纲怎么写。将阴干的叶片分别放在培养皿中,每皿放10头3龄幼虫。保持25士1℃,在48h后检查死亡率。

  1.3.2 混剂的联合毒力

  1.3.2.1 最佳配比的筛选

  按比例混合(crafte)法进行最佳配比的筛选。以单剂的LC50值为基础,设l1个浓度梯度及空白对照共l2个处理进行测定,其中各处理两单剂比例(如表1)(以各自LC50值为100%,然后1O等分,分别计算在各比例中的含量)。每个配比的药液按上述方法进行毒力测定,处理后48h检查死、活头数,求出各配比的`毒效比率。

  各处理测定结果计算公式如下:

  预期死亡率=A农药LC55值实际死亡率×A农药所占比例+B农药LCso值实际死亡率×B农药所占比例

  毒效比率=实际死亡率/预期死亡率

  其中A、B农药LC55值实际死亡率及混用的实际死亡率都以测定三组的平均校正死亡率来计算。

  毒效比率>1.25表现增效作用,毒效比率<O.75表现拮抗作用,毒效比率在1左右为相加作用。

  1.3.2.2 最佳配比的联合毒力测定

  最佳配比筛选出来后,再进行最佳配比混剂的室内毒力测定,测定方法同上,然后采用孙云沛等(1960)提出的计算联合毒力的方法求其共毒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共毒系数CTC={(1/混剂LC50 )/[(1/单剂A的LC50)×A的含量]+[(1/单剂B的LC50)×B的含量]}×100。共毒系数(CTC)接近100表示相加作用,明显大于100表示增效作用混配,显著小于100表示拮抗作用。

  1.4 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药效试验于地点选在江苏省徐州市九里汉王乡试验基地,土壤类型为壤土、肥水充足、生产管理措施一致。小区面积和重复:每小区面积30㎡,每个处理设4次重复。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施药方法:2007年09月27日施药,应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孔直径0.7mm。试验时甘蓝处于包心前期,小菜蛾发生初盛期,平均每株有幼虫3~4头。试验期间平均气温17.7℃,药后无明显降雨。调查时每小区采取五点取样法,每点3株,共计15株。如果总虫口数量不够50头,适当增加调查的株数。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1d、2d、3d各调查残留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以对照区虫口增减率校正防治效果,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比较处理间药效差异的显著性。

  校正死亡率采用如下公式:

  校正死亡率(%)= (处理前后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处理前后对照区虫口增长率)/(100+处理前后对照区虫口增长率)×100

  2、结果与分析

  2.1 单剂毒力测定结果

  单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农药对小菜蛾毒力大小排序为鱼藤酮>印楝素.鱼藤酮毒力较高,为LC50为7.2380mg.L-1,印楝素毒力比较低,LC50为362.9124 mg.L-1。印楝素的毒力指数相对较低。

【印楝素与鱼藤酮混剂毒效测定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混沌分形研究课程论文

2.双柏凝胶剂中大黄素测定实验论文

3.席慕容散文《写给楝楝》

4.楝花不苦随笔

5.席慕容散文欣赏《写给楝楝》

6.混凝土外加剂买卖合同

7.安徽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测定与研究的论文

8.安徽省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测定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