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珍妮弗?伊根的小说《塔楼》是一部充满哥特色彩的长篇小说。本文从叙事角度出发,研究小说如何从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三个方面来分析哥特空间的构建,进 一步突出故事的哥特主题―恐怖、扭曲和死亡。
关键词:《塔楼》;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叙事视角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塔楼》的叙事空间
1.1 密闭的客观物理空间
在小说中事件发生的物理空间中,城堡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这座城堡虽然高大,但是却荒芜、阴郁、压抑,作者对这个封闭性空间细致的描写,能唤起读者的想象,增强读者的感受力。灰暗的空间往往与悲惨有关,预示着本小说中丹尼的命运,作者开篇着力描写空间,正是为了营造恐怖的气氛。
伊根在小说中也描写了地道这样的封闭性空间和酷刑具房。酷刑具房本就是个恐怖的地方,它常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小说后面的情节骷髅就说明了这点。地道本已经是个阴森的空间,再加骷髅,个体的软弱与无助被无限放大,疑惑、恐惧漫无边际,黑暗、潮湿、阴森的感受一次次冲击我们的神经,恐怖效果立刻变得更加强烈。
心理空间是整个故事情节和客观空间的投射,故事情节和客观空间的基调就基本决定了心理空间的基调。伊根的小说令读者震撼的不仅仅是故事情节本身,而是那种阴郁的人物心理空间。
小说中丹尼由于听了枉死的双胞胎的故事,再加上水池周围的环境,使得丹尼心理恐惧起来。人物心理空间可能是物理空间的反应,两种空间在故事中是平行存在的,物理空间的封闭怪诞和心理空间的阴郁互为呼应,共同营造出了一种神秘怪诞、阴森恐怖的气氛。
二、《塔楼》的叙事结构
嵌入式结构是伊根所使用的叙事结构,这种结构是在小说叙述中,将一条延续不断的情节线索暂时打断,嵌入一段独立的文字,就像是一个物体包含在另一个物体当中。它们与小说的整体情节是呼应的。并且,嵌入式结构颇具形式的美感,这些嵌入物的出现改变了从前常规小说的面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塔楼》里,嵌入的是故事,就像是套中套。小说共有十六章,其中的四、七、十和十三章叙述的是“我”在监狱里的故事,而除了第十六章的其他章节则是“我”在监狱里的写作课上所写的故事,而最初的故事里也有“我”的存在,“我”在写关于自己的故事。嵌入的故事不再是起映衬作用,它不仅在篇幅上与“我”的故事平分秋色,而且在内容上也更引起读者的兴趣,更能吸引读者的眼光,甚至可以说,蕴涵的故事才是小说的主体部分,“我”的故事只是为前面的故事作铺垫,进而使主题鲜明突出。
三、《塔楼》的叙事视角
申丹教授认为通常情况下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分为两种视角:第一是第一人称固定型内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视角。第二是第一称外视角,即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我”追忆往事的视角,以及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中观察位置处于故事边缘的“我”的视角。
3.1 第一人称内外视角交替互换
小说开篇的故事是“我”写的故事,“我”是塔楼里一员,也是故事的叙述者,而“我”是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我”便可以运用第一人称外视角,这样为之后故事的展开做了铺垫,同时也能引起读者对“我”所讲的故事以及之后“我”的故事的兴趣。伊根这样的.安排,使得小说的悬念得以维持,也保证了故事的真实性和“我”的神秘感,也使读者身临其境。
小说的第四章是采用第一人称内视角叙述的,讲述的是“我”在监狱里的生活经历,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内外视角交替进行的,小说的第四、七、十和十三章用内视角叙述的,而除了最后一章的其他的章节是从外视角叙述的,第一人称内外视角交替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性,使读者游离在过去和现在。
3.2 视角的转换
小说《塔楼》内容总共三部,每一部都用第一人称叙事,但前两部的叙述者是由雷来承担,第三部的叙述者是由霍莉来承担的。通过不同人物的叙述,把不同的内心感受表现出来,特别是对同一事件以不同的观点的描述,让读者了解到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物内心的反映。也使读者更多地了解人物,感受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更为客观地判断事件的真相。伊根的《塔楼》所使用的这种同一人称下的叙述视角的转换方式,使我们看到和感觉到霍莉和雷之间的感情以及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的看法和更多的信息。
四、结语
本文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从叙事空间、叙事结构和叙事视角三个角度切入,分析伊根的小说《塔楼》在叙事学方面的运用。作品中的神秘、惊险和悬念通过空间的描写、严谨的结构和视角的转换能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和特殊的审美感受,从而突出小说的恐怖主题。
参考文献:
[2]〈美〉珍妮弗?伊根.塔楼[M].禹一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吴效刚.论小说的叙述空间[J].西北师大学报,2000,37(5).
[5]徐岱.小说叙事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塔楼》的叙事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5.塔楼上的挂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