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数也是在逐年增加。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却没有很好的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作用。因为没有充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一方面又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为了解决这种剩余与需求的不平衡,我们应及时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帮助解决就业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

  一直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毕业情况都享受着国家的政策照顾。国家用各种照顾政策鼓勵着少数民族学生继续升学,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中少数民族大学毕业人数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加,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招聘的要求标准的变化,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在就业问题上遇到了新的挑战和困难。就业问题日趋严重。

  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现状

  就业观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是在择业活动中对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深层次反映。就业观支配着大学生对就业目标的期望、定位与选择,影响着大学生对就业的看法、心态和行为。近年来,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因缺乏学校的就业观教育。再加上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而对就业观产生了片面的、错误的认识。

  (一)少数民族毕业生自身择业观念较为落后

  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没有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能确立明确的职业目标,职业目标的形成是日后学生进步的动力,没有良好的职业目标就不能形成健康的就业观念,不能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势必影响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观念较为陈旧。对就业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以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待遇好、环境好。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过于悲观和歧视自己的状况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不断提高,各种招聘考试的标准也不断提高,因缺乏学校的就业指导和自身原因,比如,因学历低。攻读专业的就业率低,女大学生在招聘过程中受到性别歧视等等。因此,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就业有悲观和歧视自己的状况,据调查,75%的学生认为找工作很难,女大学生尤为突出。

  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制约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主要经济规律之一。因此,企业会从利润最大化出发,在招聘员工方面更关注其学历、所学专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团队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因素。许多企业更喜欢招聘那些仅需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的学生,而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意愿相对较低,更不用说因专业、语言、文化等因素导致综合素质较低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

  (二)自身就业能力不足

  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身就业能力及其综合素质不高,由于基础教育欠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英语、计算机水平较为落后,语言沟通与交流障碍使其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此外,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薄弱,无法适应很多岗位的需求。较少且较难从事本专业工作。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就业创业意识。

  (三)具有浓厚家庭背景的传统观念,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

  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所生活的环境、家庭、社会,同辈群体影响他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而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就业观的形成和发展,很多少数民族家庭有一种传统的观念,就是教育孩子到大学毕业是为了孩子们找有编制的岗位,家长们认为,编制是固定的,让他们安心,企业性质的或者自己创业不算找工作。

  三、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观转变的对策

  (一)少数民族学生要自身转变就业观念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要转变自身的择业观念,强化竞争意识和诚信就业意识。寻找“铁饭碗”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要做到与时俱进。另外。要给自己做出正确的定位,避免眼高手低。竞争意识和素质是大学生就业的基本素质之一。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竞争意识缺乏。畏惧参与求职竞争,对自身素质和能力认识不够等问题,要在大学生在校期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的各种非利益比赛,培养竞争意识。为了提高自身就业竞争能力,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教育,培养个人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良好品质和团队精神。

  (二)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强化技能训练

  就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说。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后也会选择回生源地就业。而这些地区相对于文史、管理类专业人才来说,很显然更需要掌握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与社会发展接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专业要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创新型教育教学体系,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争取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如语言水平和计算机水平较低、基础技能薄弱这一状况,学校可以通过集中授课、单独指导、增加学时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积极与其他民族或地区的学生交流,提高其语言、文字、沟通、社交等多方面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从容应对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大学生生活的地方,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因此,创建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对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有重要意义。首先,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减少“铁饭碗”等就业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其次,父母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就业压力,应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主动与其就工作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为其提供正确的指导意见,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