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科学课教学的现状和策略论文
现状一:课表上是两节,但教学中可能只有一节或更少开齐开足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根据国家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安排的实际要求:小学三到六年级每周应该安排2课时。但科学教研组到学校调查时发现:学校的课程表上是按规定开设科学课的,但经常将科学课作为其他课程查缺补漏的课;或者因为语文数学教师兼教科学课,兼任教师经常挪用科学课,科学课名存实亡。
理论依据:《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科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只有常规科学课的教学质量过关了,科学素养的培养才能形成,公民的素养才能提高。通过几年的新课程改革,课改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日常科学课的'质量还很令人担忧。如果现状不能引起科学教师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将变成一句空话。
改善策略:
策略一:教育局要督促学校开齐开足科学课,并定期下到学校检查,检查的重点就是学生动手实验的开展,建议每个月一次。
策略二:学校要针对科学课被挪用的现象加大检查力度,可以采用“错位兼课”方法。“错位兼课”就是本班的语文数学老师不兼本班的科学课,要兼科学课就兼外班的科学课。
策略三:每个学期可以开展一些科学课知识的竞赛活动,并将学生竞赛的成绩作为评价科学教师的依据,这样科学教师就不会随便挪用科学课给其他老师。
现状二:时常有学生不能参加科学课的学习
现象一:有很多学校的科学教师反映,科学课上学生不齐,不是被语文老师叫去补课,就是被数学老师叫去补课,还有的参加其他排练、训练等等。
现象二:上课发言成了某些优秀学生的专利,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成为“陪读生”或“旁听生”。理论根据:《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从要求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科学课时本班学生必须全体参加,科学课上全体学生都是学习活动参与者。改善策略:
策略一:科学教师要在开学初和语文、数学教师商量,提出不能占用科学课教学的时间。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有学生没到,必须查明去向。发现被语文、数学教师留下补课了,马上打电话或叫学生去请,不允许语文、数学教师随便留人。
这样语文、数学教师就会知道科学课是不能留学生的,今后就不会在这个时候来留学生补课了。
策略二:科学教师在上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要留意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问题难度要有层次性,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后进生的发言。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优秀学生成为小组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让他促进组内每位同学发言。在本组汇报时可以采用“后进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生总结的办法,”让每位同学发言的时间和空间。
现状三:科学探究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现象一:学校科学实验室严重不足。
现象二:科学探究活动组织指导不到位,学生实验往往处于无序状态。
理论依据:《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保证学生获得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改善策略:
策略一:针对科学实验室严重不足的现象,科学教师要向学校建议组建新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将要做的分组实验排列出来,认真做好上课计划,尽量具体到每一节,按照下发的课表和实验室安排出上学生分组实验的顺序,这样就可以较好地保证学生实验的开展,或者将可以在教室里完成的实验,安排在教室里进行,缓解实验室的压力。
策略二:针对学生“只玩不学”的现象。科学教师要虚心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和名师学习,多请教,讨教课堂组织的方法和策略。除此以外,还要在学生实验的指导上花功夫,保持学生保持探究的兴趣。
现状四:部分兼职教师科学课上不出“科学味”来现象一:在《摆的研究》中有的小组发现自己的数据和别的组不一样,不相信自己的数据而随意更改。
现象二: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中,教师发现混合后的产生的气体少,没能使燃烧的蜡烛熄灭,为了防止实验失败,竟然用嘴吹灭蜡烛来蒙骗学生。
理论依据: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求实精神,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探究过程的科学性。改善策略:
策略一:加强科学教师新课程理念和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学习。使科学教师明白科学课“科学性”是第一位的,实验的失败在所难免,可以去寻找原因,绝对不能蒙骗学生。
策略二:区教研部门可以每年开展实验操作培训和竞赛活动。通过比赛促进教师实验操作的规范,同时要求学校科学教师要相对稳定,及时对新任科学教师进行实验操作培训。
策略三:科学教师从三年级就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求实精神。
【日常科学课教学的现状和策略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