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实现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时间:2021-08-31

初中数学课堂实现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论文导读::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正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日益融入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对合作学习活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和异识,实际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时很多时候走入了低效甚至无效。本人从具体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出发,阐述了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有效性的策略。

  论文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目标”中又提到“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意味着“小组合作”,必将成为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新事物的出现与流行固然令人欣喜,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学实践者,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老师(也包括自己)对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组织模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和异化的情况。因此,面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探讨“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对于指导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实现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造环境,保障合作

  美国学者格拉塞等人首倡的“四人异质小组”的教学模式,主要指:分工合作,相互帮助,配合利用小组本位的评比讨论与组间竞赛,提高学习成效,达到取长补短。笔者曾对学生合作学习中的分组方法进行尝试,合作小组的划分主要依据期末考试的数学成绩,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及潜力等,将全班学生按好、中、差为一组的方式,分成若干平行的小组(小组的多少取决于班级人数的多少,一般四人为一个小组),可以是一排四人,也可以是前面两人转身与后面两人合作。然后选取每个小组中成绩优秀、有责任心的同学为组长。 2、安排合适的'座次。分好小组后,上课时要安排学生坐合适的座位,以便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合作学习。

  例如,笔者所教班级共60位学生,就一共分为15个小组。座次可安排成如下图所示:

  讲台

  B B B B B B B B

  C A A C C A A C

  B B B B B B B B

  C A A C C A A C

  B B B B B B B B

  C A A C C A A C

  B B B B C A B B

  C A A C

  注:A为优秀生,任小组长,B为中等生,C为学困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小组长处于同学们的中间免费论文,有利于讨论问题。同时两个小组的小组长相邻,便于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当然,合作小组的位置编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也根据一段时间学生的情况,或是合作内容的变化,调整各自的小组。

  二、把握课标,选好内容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内容。

  例如,笔者在一次公开课活动中,教学“行程类应用题”时,就针对小组合作,设计了如下内容: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稳步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进入我们的家庭,随着交通工具的增多,给市民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交通拥挤问题,请你对市区主要道路设计实施绿波带工程方案。要求:当你从道路起点(或中途某一路口)驶入,通过第一个是绿色路口,按你骑自行车的速度行驶(或汽车按某一速度行驶)当达到第二、三……个路口时都正好赶上绿灯,从而形成全程无阻的绿色通道。请你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测量、计算,提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

  再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复习”时,就设计了适合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来解答的问题:△ABC与△DEF是两个不同的三角形,AB=DE,给出四个判断:①AC=DF②∠A=∠D③BC=EF④△ABC≌△DEF,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这是一道条件和结论同时开放的题目,比较适宜课堂教学上的合作学习。

  此外,学生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内容,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也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这儿就不一一举例了。

  三、有效活动,展示结果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提出的不同问题充分考虑合作时间怎样安排才能最有效。一方面,我们可以以中等稍微偏下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参照物,精心预估学生合作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另一方面,认真研究学情,精心预留需要教师介入的时间。经常在课堂上看到这样一幕:各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们在积极的讨论着,而我们的教师则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着,建议我们的教师要俯下身子,恰当把握介入的时机,以便更好地融入我们学生的合作小组活动当中。

  例如,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难点问题,在教学《二次函数的性质》一课时,笔者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在学生的合作讨论中,笔者参与了学生的小组活动,并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画出函数y=2(x+3)2+1的图像,并探究图像的性质;(2)画出函数y=-2(x+3)2+1的图像,并探究图像的性质;(3)分析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区别。然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收到了“小组合作”的效果。

  另外,有些教师只注重讨论的形式或过程,而对小组合作讨论的成果不够重视,忽略了对讨论结果进行的科学小结。这样就会让学生觉得学习的无味,影响了学习兴趣。实际上,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合作讨论的结果,就能够从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从而实现“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完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相关内容后,笔者设计了如下这个题目:用任意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什么四边形?学生经过讨论后免费论文,笔者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所得结果以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探索成果时,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也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实效。

  四、及时评价,巩固成效

  在小组合作活动结束之际,要对各个合作学习小组做一个合理的评价,以此巩固小组合作的成效。因为组长的回答代表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所以,要针对所有成员的合作来进行评价,以此来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应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避免一些缺乏学习技能的学生遭到忽视和冷落。这样,不管是能力较强的学生还是能力较弱的学生,都能从教师评价中受到鼓励,使他们更加满意,也更加喜欢参与到今后的合作学习中去。

  例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注重对小组合作的评价。每节课中都会评出“最佳表现组”,每周评出“风采组合”,并在下一周的教学课件中,展示“风采组合”四位同学的照片和介绍。学生对此表现出很高的兴趣,所以在小组合作的讨论和成果展示中,每一位学生都积极、踊跃,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由此可见,评价是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积极的评价更能促进学生间的有效合作。

  总之,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增长见识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适应社会的能力,建立团队精神共同进步。我们应不断探索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做法,使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完善、更合理,从而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因此,作为“小组合作”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在实施这种学习方式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个成功的引导者、有效学习的促进者。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李玉坤.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探究[J].考试周刊,2008,11。

【初中数学课堂实现小组合作”有效性的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论文

2.倡导自主合作实现高效课堂论文

3.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论文

4.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论文

5.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的策略论文

6.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论文

7.初中数学总复习课有效性的思考与建议论文

8.小组合作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