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教育论文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生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应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的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对生命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实践与决策、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方面充分提高。
一、在教学中要强化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型、研究型学习模式,要求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使探究型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本,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型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例如在介绍细菌与病毒相关知识时,学生会对爱滋病病毒和炭疽杆菌产生质疑,这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如病毒和细菌的种类、形状、结构、来源、感染渠道、传播速度、防治方法等。对于那些想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同学,再引导他们在遗传、繁殖、代谢等机理方面进一步深入。
2、课堂中穿插研究性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参与”、“体验”“感悟”。使之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逻辑、多学科间穿插的理论来探究生命科学的本质。借助于科学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其合作学习、集体决策、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在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才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升华,体验成功后的欢乐和喜悦。再以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采用开放式、滚动式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是更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探索。
二、 着重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态度 和人格品质。
1、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生命科学最新的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的。在讲解遗传和变异时,可介绍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引导同学们认真总结孟德尔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成功的经验,并向大家及时指出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其他诸如生物芯片、生物的入侵和防治、垃圾分类、温室效应、城市生态环境与根治都可以在相关章节插入并引申,这些内容的引入,足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2、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均是在逆境中产生的。科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奉献甚至冒险基础之上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在水稻扬花的中午,头顶烈日,作水稻去雄和授粉实验,为寻找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育稻,可谓踏破了铁鞋,最终解决了国家的粮食问题。
3、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别于其它。爱因斯坦曾断言:“创造并非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达尔文他是天主教教徒,却敢于和“神创论”挑战,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所以在教学中,我主张教师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从接受知识变为发现知识、更新知识、利用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
1、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表达和处理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和信息,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逐步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比较复杂的观察实验、测定实验和验证实验。尤其是,对拓展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结合信息技术对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对比、加工处理,得出较完整的实验结论。
2、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检索,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查找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思路,将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网上咨询、展开讨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让科学技术前沿与中学生零距离接触,“请进来,走出去”
“实践证明,有了科学环境,就可以超前发展,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就能够跳跃”。我校在引导同学们和科学家面对面接触方面作得非常好,“根与芽”的发起者“猩猩妈妈” 珍妮古道尔在格致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古道尔的演讲,让同学们知道了她的传奇经历,当珍妮古道尔还只是个26岁的姑娘时,她却走进了森林,一呆就是22年,在那里,珍妮。古道尔利用电影胶片细致地记录了3代黑猩猩的生活,发现黑猩猩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还有用身体语言进行交流等与人相似之处,这是有生史以来关于动物群落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其价值足以被载入史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教授更是以耐人寻味的报告深深的打动了格致的年轻学子,他重点介绍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和“人类基因天书”,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命科学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激发兴趣,启发质疑,探究奥秘,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物学教学可借助于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通过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同学们在“悟”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渗透科学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合作的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科学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