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时间:2021-08-31

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今天的语文课堂里,交流,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是不是课堂上只要有了学生自主交流的活动,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呢?在听了一位教师的课之后,我陷入了思考。这位教师所讲的是浙教版第九册课文《小珊迪》。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了解了小珊迪那令人敬佩的举动,领悟了小珊迪那可贵的品质。

  师:小珊迪就这样死了,为了卖一根小小的火柴,为了那七便士,更为了做人的诚实。他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我”为小珊迪画了一张像,一张怎样的画像?

  生:画了一张躺在床上的小珊迪。

  生:画了一张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

  生:一张穿着破衣服的小珊迪。

  生: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的小珊迪。

  ……

  师: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小珊迪被马车撞呀,等等,文中都没有具体描写。下面我们就选一幅,用我们的笔描写描写这幅画像。

  听到这儿,我为教师的设计暗暗叫好,教师能因文而生课堂小练笔,凭借文本又跳出文本,让学生带着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凭借大胆的想像,自由创造,尽情表达。

  约十分钟后,师说:“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我写的是穿破衣服的小珊迪:旅馆前,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袖子上掉了一小块,黑黑的皮肤露在了外面。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可怜的他用冻僵的小手捧着几盒小小的火柴。

  师:很好,你把身穿破衣服的小珊迪写得很生动。

  生2:我写的是躺在床上的小珊迪:小珊迪躺在床上,快要死了。他还想着那个先生,还要还他钱呢。

  师:哦,还想着还钱呢?

  生3:我写了小珊迪被马车撞:小珊迪跑到一家小店里,求老板给他换了零钱,把一便士放好,捏着其余的便士向旅店跑。谁知这时,一辆马车飞快地开来,一下就把他撞倒了,还从他的身上轧了过去。小珊迪趴在地上,腿上流着血,不能起来了,好像要死了。火柴丢了,手里的便士也少了几个。

  师:想像真丰富,写得比较具体。

  听到这儿,我不禁有了疑问。在这次课堂交流中,交流成了“学生汇报—教师评价”的一个单向活动。参与交流的只是几个学生,多数学生成了看客(交流的面不广)。交流的内容只由教师做了简单的评价(交流的度不深)。于是,我马上想到了自己的教学,看似热闹的课堂交流,难道也是“蜻蜓点水”?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课堂交流,作为话题讨论的平台,我们总期望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交流的快乐,借助课堂交流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交流发出它应有的光彩呢?我觉得以下两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一是如何在课堂交流中运用好不同的交流方式,实现交流的多向性。

  课堂交流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交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倾听感悟式交流。在所有能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重视的过程中,“倾听”是最为重要的,而且,倾听是接受别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最直截了当的方法。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倾听中经历交流,在倾听中学会自主感悟,感受知识发展的过程。

  情境感知式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交流欲望,使学生在更直观可感的情境中感知知识,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李吉林老师提出了六种创设情境的途径: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在这样的交流活动中,很充分地诱发学生的主动性,强化了感受性,突出了创造性,渗透了教育性,贯穿了实践性。②

  辨析式交流。辩析、争论往往能激活人的思维,使学生在辨析、争论中获得新知,使交流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

  探究体验式交流。尽管师生间的'交流是群体性质的,但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都会有属于自己个性化的体验,他们在参与教学活动时,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自己的独特感受。通过探究体验活动,学生的个体感受会推向更高层次,实现深层内化。

  以上交流方式各有所长,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适用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交互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互动中交流,形成交流的多向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多向交往方式最能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上述《小珊迪》的片断中,教师如果能交互运用倾听感悟式交流和辩析式交流,让学生说说听了别人的描写后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在倾听中感悟,在感悟中辨析,我想学生一定会得到更深刻的体验,课堂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能有更好的体现,交流的效果会更好。

  二是如何用好教师的发展性评价,创设交流的氛围,提高交流的深度。

  教师在交流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是交流活动的主体之一,是组织者,更是促进者。学生交流是实现自我需求的体现。在平时的课堂交流中,往往会出现冷场,学生或是有想法却羞于交流,或是懒于思考,对交流没有热情。作为教师,其作用就在于激活学生内在的需求,而发展性评价则是最好的催化剂。一般,评价以激励为主,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从而使交流氛围更热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但是对于错误的、偏离的反馈信息,教师在评价时应适当地加以指引,指出努力的方向,启迪学生的思维,把交流引向更正确的方向。

  上述《小珊迪》的案例中,教师如果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倾听中独立思索,说说别人的描写有什么优点,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教师再根据交流的生成,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式反思或归纳式反思,课堂交流将会更有深度。因为教学活动是一种离不开学生参与的,而且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再以富有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就更高涨,交流的氛围就更热烈。交流的心态开放了,参与讨论的学生越多,观点差异越大,求异思维越丰富,课堂生成也越强,交流的内容也更有深度,课堂教学也就因此更成功。这样的交流给了学生安全感、愉悦感,更重要的还有成就感,学生在交流中成长,获得新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让我们走进学生,多想想学生需要什么,千万不要走过场,在组织课堂交流时,必须全盘考虑教学目的、学习时机、评价机制、引导方式等因素,切忌只追求形式,“蜻蜓点水”。

  注释

  ①[美]RaymondM.Nakamura:《健康课堂管理》,王建平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40页

  ②江平:《汉语言教学方法》,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第165页

【对当前课堂交流的几点思考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当前国内高校油画教学的几点思考论文

2.当前家庭教育的特点论文

3.小学教育高效课堂论文

4.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论文

5.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呼唤师生交流-教育论文

6.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及其对策论文

7.当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路论文

8.校训与当前师德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