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写一部作品的读后感,百度一搜,你会发现“满城尽是同篇话”,似乎是,有这么一群人,同住一座城,远望过去嘴里叽叽喳喳噼里啪啦说个不停让人以为是百花齐放,但走近去听却发现大同小异索然无味,代写读后感。或许他们也有要说出点惊世骇俗一鸣惊人的话来的强烈欲望,甚至在内心里火烧火燎的,可是老天爱开玩笑--抓耳挠腮也让你写不出来。语言是匮乏到了极致。恨不得钻个地洞立马出城去。而城外的“陈焕生”倒想进来凑凑热闹,昂着头踮着脚地望,然后好不易进了城,唱演着他们的独特草根文化。
写一篇读后感是简单而为难的。因为你不是作者。就算是作者,他也不定写得出来。所以你也只是表述自己的观点,要与作者的`灵魂多么贴近,恐怕那得要有多深厚的灵性了。旁人看了喜欢不喜欢,那是旁人的事,因为你也很难保证旁人是“城里人”还是“城外人”。这就让我想起了台湾电影。台湾电影不同于内地和香港片子,他们是政府出少数钱给他们拍的,所以不会有什么投资巨大的影片。然而正是有这样的环境,台湾电影不会去刻意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是在宝岛的秀丽自然风光下,讲述着自然的人与事。有寂寞,有美好,有乡愁,有重聚。淡淡的,讲述着人生。虽然《围城》的话语风格到底还是咱大陆腔儿,而自然地表现人性及其人物内心却是恰到好处,自然而然,读后感《代写读后感》。
我想,写读后感无非有这几种目的:一是真真正正地看后有所感悟或共鸣,手都不听使唤,洋洋洒洒地一篇文章下来;二么,就是觉得作品不错,值得分享,于是写篇大概的简介,内容浓缩精华一下,遂成文章;当然少不了三--绝大多数中国学生经历过或正经历着的--在老师的作用下为交差而写的东西。也可能有四--为了炫耀文采,抓住一个写一个。古话说的好,“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倘若读后感依二、三、四种目的来写,多少有点不够味儿,就像方鸿渐的内心一样,觉得自己聪明,搞了片亚当的叶子遮了丑,但到底是搞的假文凭,心里多少不是滋味儿,瞧他那人,也有点不够味儿。于是乎,在鄙人看来,还是因心而写的好。心有所悟,手有所书。
在一段时间内,茅盾等人的文章迅速被埋没,而沈从文、张爱玲逐渐被人们追捧。到今天,每每谈到张爱玲,大家都能眼球不转地说出两句“经典”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成名要趁早。”--而《围城》里的经典句子大家更是清楚:“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去。”--真的是经典。一个人说句什么话,他就是天才,再一个人说这句话,他文采不错,第三个人说同样的话,未免不是傻子。更何况,语境才是最重要的。读后感里最多的就是对原作语句的再操作重复刻,截去了头尾,看来不错,但是容易让人曲解,多少有点断章取义。“成名要趁早”就是值得考究的,不放回原文看,怎么会有概念会有理解。还好《围城》里这一句本就是法国俗语,拿出来看还有道理,但是不放回原文看,也不会知道它与原作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这句话还是被人说了遍了的,再在这里品味,真是有些造作,有些呆板。且让他,随风去。
所以读后感还是很好写的,自由发挥,真情真性。
【作品代写读后感散文】相关文章:
1.听雨现代写景散文
2.春现代写景散文
4.窗外现代写景散文
5.古代写的送别诗
6.古代写相思的诗词
7.古代写雪的诗词
8.古代写思乡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