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环境科学的中国特色研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为了很好地解决环境科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以专业特色为基础进行项目群式创建专业系统、加强员工实践、培养主流专业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建设,从而提高环境科学专业的员工的竞争能力和综合数字,以便于满足社会对于环境科学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环境科学;发展特色;建设

  引言

  对于我国现在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阶段,虽然一定程度上经济在飞速发展,但是一定程度上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所以按照事实来看环境科学人才的需要应该是迫在眉睫了。仔细观察一下,现在环境科学的就业不太乐观,因此在网上被评为十大最差专业之一。至于其中的原因,既与我国不重视现实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有关,也与企业不合理设置分布环境科学的项目有关。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员工对于知识的理解十分不够,在动手实践能力上又太差,而且社会的适应能力也相当弱。

  1环境科学项目安排中的问题

  1.1项目的定位问题

  经过对安排环境科学项目的企业的分析,可以得到其培养目标是:环境科学的员工学习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在环境管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接受训练,培养出比较良好的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比如开发、管理、项目以及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在理解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监测活动的方法以及管理和规划环境科学的技巧的.前提下,可以在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地方从事环境科学方面的工作。比如,在网上通过调查近20所企业在环境科学项目上的培养目标,发现这些环境科学方面的项目定位跟二级办学单位差不多。这充分证明了环境科学的定位太模糊了,造成界限太广,专业特色混乱等问题。

  1.2知识的结构问题

  环境问题是环境科学的发展源泉,环境科学也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才存在的。通过论文的统计可以发现,污染控制原理的论文只占到38.2%,环境规划管理的论文只占到8.2%,环境化学和微生物学的论文却占到15%。为此,可以从中知道环境科学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化学工程、大气科学、物理学基础、经济学、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数学基础、地学基础等项目知识占着重要的位置。可是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决定培养的员工要学会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先学会控制污染,再学会监测评价以及规划管理环境。所以,在员工的知识结构中,对于污染的控制和环境的治理才是最重要的。

  1.3实践的项目问题

  环境科学的实践项目的处境很艰难,因为在企业安排的项目实验和专业实习中,虽然前者还好,但是后者的问题很大。这在于过去建立的实习基地不复存在而导致企业担心安全生产问题不愿意接受员工实习,从而无法让员工对于污染控制和环境治理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新的实习基地迟迟没有建立,而且老的也逐渐萎缩。

  1.4学科的关系问题

  环境科学是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出现了两个非常相似的专业———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可是在它们的类别中前一个是科学类的,跟企业的母系专业相近;另一个是安全与环境类的,专门治理渣、水和气的污染。这样一来,员工就很难掌握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因为容易发生混淆。

  2环境科学建设的中国特色研究

  2.1项目群式创建专业系统

  环境科学是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讨论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的项目。环境科学在我国50年代注重治理末端,60年代综合防治污染,70年代合理规划布局,90年代要可持续发展。这些发展趋势让环境科学包含各个项目,在项目里面又交叉着别的项目。这样环境科学就具有了很大的项目特色,有助于员工在打破专业界限的基础上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

  2.2加强员工实践

  通过对企业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感觉到社会偏重于工程应用型人才。可是环境科学的员工最欠缺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员工的实践能力尤为需要。

  2.3培养主流专业

  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不同,前者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后者是基本技术和能力,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是在实际本科项目中,它们的类别不同。而在研究生实际项目中,它们却组合成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这些证明了两者的紧密关系。所以我们可以在结合两者的主流专业培养上加强员工的工程实践能力。

  2.4服务地方经济

  在我国,企业所处地域不同,环境问题也不同。比如,西安企业的环境科学涉及到冶金的环境问题,陕北企业的环境科学涉及到煤能源的环境问题,陕南企业的环境科学涉及到水资源的环境问题。如果能够以西安为中心建设一个城市群,就可以在项目上实现环境问题的重组,从而为地方经济更好地服务。

  结语

  总之在各个企业里面的专业中,环境科学的成立时间比较晚,员工的训练就相对比较少,相对也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了。所以严格来说,如何建设环境科学的专业特色,让人才的质量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成为了环境科学现在需要面临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的两种重要手段———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J].邱谨楠.云南环境科学.2006(S1).

  [2]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实践思考[J].骆天庆.科学管理研究.2006(03).

  [3]环境公平与社会和谐[J].庄渝平.发展研究.2006(05).

  [4]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定量评价新方法研究[J].张淼,周平,江映翔,高祝文,安正阳.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6(02).

  [5]环境管制政策的局限性与变革———自愿性环境政策的兴起[J].马小明,赵月炜.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06)

【建设环境科学的中国特色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环境工程建设的研究论文

2.环境科学的理论研究现状论文

3.论中国特色的先进家庭文化建设论文

4.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MOOC课程研究论文

5.环境评价研究论文

6.人居居住环境研究论文

7.城市建设环境设计的应用论文

8.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