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的施工技术论文

时间:2021-08-31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的施工技术论文

  摘要:首先从设置搭板的设计和不设置搭板的设计两方面对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进行研究,最后通过对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阐释,对台后填筑施工技术,地基处理技术,路基路面排水处理技术等进行深入探讨,望能为日后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0引言

  国家经济发展带动了路桥工程项目的发展,伴随路桥工程项目规模的扩大,质量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尤其是路桥过渡段连接的问题。如果桥面平整度不达标,加之桥台路基沉陷未及时解决,就会增加路桥过渡段连接问题的发生几率。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研究

  在该工程项目中,合同段位于山岭区域且公路等级属于高速公路。其中项目设计速度为80km/h,而整体式路基宽为24.5m,设置了双向四车道。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路桥过渡段的施工问题,为建设舒适的行车环境,就一定要保证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的科学合理。以下从两个方面阐述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的设计方式。

  1.1设置搭板的设计

  (1)理论层面分析,搭板设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搭板长度范围之内,在车辆荷载作用增加的同时,路面弯沉程度也会有所改变,对桥头跳车的情况进行有效地规避[1]。然而,搭板施工难度相对较大,所以一般会选择使用不搭设搭板的设计方式。(2)借助预留反向坡度方式,能够保证搭板和桥台连接位置保持一致。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求道路平面连接端超过设计标高,进而形成预留反向坡。而坡度大小则需要参考路桥间存在的沉降差进行决定。在选择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综合衡量路线纵断面平顺因素,对沉降差与预留反向坡度进行统计并确认。对于搭板和桥台间锚固来讲,主要包括了竖向法与水平法。因为搭板自由端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会出现竖向位移的情况,所以对桥台受力程度展开综合考虑,尽量选用水平锚固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枕梁的架设,可以实现路桥过渡段坡度的有效缓解[2]。在枕梁的作用下,使得搭板负载压力有所分散,分布于大面积地基之上,确保搭板横向抗弯的刚度随之增加。然而一旦在搭板尾端搭设枕梁,将很难控制板底弯拉力。在这种情况下,板底最大的弯拉力就会增加三分之一。此时若枕梁附近地基未被处理,必然会引发局部范围的下沉现象,引发二次跳车。

  1.2不设置搭板的设计

  现阶段,大部分等级较高的路桥工程都会选择在桥头设置搭板的方式。但是,如果搭板被破坏,则会对交通通行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最重要的是搭板的维修费用较高,维修的难度极大。目前,大部分国家在设计路桥过渡段方面都不会选择设置搭板,而在台后填筑部位投入了更多的精力[3]。与此同时,在施工方案设计方面给予必要的重视,有效地控制施工技术,实现了填料与压实程度的标准要求,实际效果显著。1.2.1台后填筑一般情况下,桥梁两端路堤沉降主要包括了地基、路面与路基结构压缩变形内容。引发地基压缩变形的主要原因就是路基路面恒载与车辆行使荷载,所以填料要选择使用,其能否满足压缩与固结等方面的要求,将对路基路面结构所承受的荷载产生决定性影响。一般情况下,车辆荷载会对路面之下大概2m左右的区域产生影响,若搭板和桥梁上面层结构的厚度保持一致,过渡段就不会形成沉降差,因而搭板之下加强层的厚度不会超出2m。在深入研究并实际验证的基础上发现,填料本身固结能力优先,一旦不严格要求施工技术或者是不及时处理台背加固,将难以对桥头跳车的问题进行解决。1.2.2地基为从根本上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就必须及时处理桥背软弱地基。在实践过程中,处理软弱地基的常见方法主要包括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动碎石桩法、超载预压法等等,主要是结合施工现场具体状况合理地选择。需要注意的是,处理软弱地基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地基性质进行改善,确保荷载承受能力不断提高,尽量缩小桥台和路堤沉降差。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桥头选择使用轻质填料与桩板方法,进而达到降低路基沉降的目标[4]。

  2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阐释

  2.1台后填筑施工技术

  开展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台背填筑而言,需要在地基施工初始阶段合理地选择使用加固措施,一般情况下,会选择使用砂土、碎石土与砂砾完成填筑作业。若存在加固的需要,应选用石灰亦或是水泥,确保稳定性的有效增强。与此同时,可以选择使用半刚性材料完成填筑,进而降低路基施工的沉降值,适当地提高压实度要求。在选择使用土工合成材料的时候,应有效加固台背路基,以保证在填土荷载的作用之下,严格控制变形与沉降。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均匀沉降控制的效果有所强化,若开展软土地基施工作业,必须针对地基采取加固处理的方式[5]。

  2.2地基处理技术

  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开展桥台修筑的过程中,应灵活地使用桩基础。若软土层厚度较大并修筑路堤,那么回填料质量会受两侧挤动的影响,导致基桩压力不断增加,致使桥台出现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会对桥台底座产生严重的.损坏,出现大量的伸缩缝,严重的还会影响桥台与桥面的施工质量。基于此,要想从根本上规避异常位移的情况,需要严格控制回填料强度。

  2.3路基路面排水处理技术

  在该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其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四季分明,气温正常且降水充沛,但是日照时间不多[6]。在降水方面,时空分布不均匀,70%的降雨集中在春夏两个季节。除此之外,当地地形复杂,河流和沟谷纵横分布,排水通畅,所以绝大部分降水会沿着地形沟谷排入到山间溪流,部分还会在蒸发作用下排除。2.3.1路基排水一般情况下,填方路基路堤坡脚的护坡道外需要合理地设置M7.5浆砌片石排水沟,而排水沟选择成梯形,断面尺寸要超过60×60cm。如果地形向路基外部倾斜,应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可以不在坡脚设置排水沟。如果在路堑路段土路肩外缘设置边沟,应选用矩形盖板边沟,具体的尺寸是60×83cm。针对地下水丰富的挖方路段则可以设置出渗沟,以保证地下水的有效排除。在施工中,如果挖方边坡山坡汇水面积相对较大的情况,则可以设置截水沟。通常来讲,可以设置在路堑坡口的5m之外,在截水沟出口段较陡的位置设置急流槽。地下水丰富的填方路堤要有效地设置碎石盲沟,以实现地表水疏干与地下水位降低的目标2.3.2路面排水对于一般路段的路面排水,其路面水应当通过路拱向两侧实现分散排除,借助路基边坡与边坡流水槽向排水沟流入。路面面层的下封层应与路肩相互结合进行排水[7]。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规避下渗雨水浸入到路面基层和土基,直接影响路面基层或者是土基的强度,在基层顶面铺设稀浆封层。如果土路肩不封闭硬化,可以选择填土绿化的处理方式,但必须保证填土顶面标高不超过路面边缘,至少在4cm左右,确保路面自由水经过土路肩泄水孔进行排除。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路桥过渡段设计施工方面,对于路桥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针对路桥过渡段施工建设而言,应通过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两个方面展开深入地研究与分析,科学合理地选用相应措施,尽量规避路桥过渡段出现病害,保证路桥过渡段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素芳.谈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及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4(26):148-149.

  [2]刘洪军.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1):91-92.

  [3]王建新,李权.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7):305.

  [4]朱冠平.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搭板的设计与施工研究[J].交通世界,2017(6):66-67.

  [5]曹杨,王伟.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4):937.

  [6]李可灏.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5(9):304.

  [7]曹文臣.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2012(33).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的施工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1.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病害防治研究论文

2.路桥工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3.桥梁桥头过渡段路基路面设计要点分析论文

4.路线设计的路基路面设计影响论文

5.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雨季施工技术研究论文

6.公路路基路面设计软基的处理技术论文

7.公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处理策略论文

8.路基路面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