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对数学理论的掌握应用,也是对生活的感悟与融入。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从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思维三方面引导受教育者,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一、营造轻松教学环境
数学教学是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担任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只有在一个彼此信任而又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应有的学业,甚至进行深挖掘、再创造。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犹如一棵朝气蓬勃的小树,只有沐浴和煦温暖的阳光才能令其快乐成长。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鼓励帮助,用诚挚的`热情,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也喜欢数学课,进而唤起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
要想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但要在情感上吸引,更要在教学中提高信息接收率。例如,利用教材中可操作性强的一些动手实践内容,指导学生用木条、铁丝、硬纸等材料,制作几何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讲些数学趣闻、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等,不但增加了知识的生动性,而且易于使学生把数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自身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构建,将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情趣,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重视数学基础知识
学习数学知识要从基础着手,要求学生从定义、公理、公式、性质与判定、使用条件、方法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掌握解答数学习题的基本模式,让学生掌握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知识的深化运用做准备。同时还要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引导学生依据基础知识的关联与转化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由知识面构成知识网。例如,关于图形的认识与证明,可从点→线(平行线、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等)→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全等)→空间(投影、空间图形、垂直平分等)入手,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理论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熟练掌握。
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同时也是承认差异的课堂,要想学活数学知识就要把握好数学思维——思维是数学的灵魂。对于不同的学习个体来说,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个性,完善自我。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其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
在拥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练习章节综合习题,以讨论课的方式进行探讨交流,并着重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结论的能力,便于学生精确深入地理解数学理论,把课本“由厚变薄”,并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语言,为知识点的发散奠定基础。
同时,要鼓励学生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解题,尊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其差异发展的需求,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目标。教师还要对此给予指导和赞扬,合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自信,为学生“画龙”添加“点睛”之笔。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