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基本功是练习武术的基础动作与方法, 是后续学习具有连续性、多元性、复杂性组合动作和套路的准备, 对武术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 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武术基本功的教学内容, 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课时中利用基本功的练习, 有效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 达到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目的, 并提出建议:提炼武术基本功内容, 做到精、准、简;基本功教学与实战应用相联系并服务于表演, 强化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 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将基本功纳入成绩考核, 强化基本功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武术基本功; 公共体育课; 学校武术;

  强身健体已成为当今人们参与武术运动最主要的原因, 是其文化、教育、艺术等理性价值的凸显。学校武术经过一百多年的体育化发展, 已经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完整的学科体系, 其体育属性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场域, 高校武术教育的成果是武术运动繁荣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武术在高校中的推广无疑是有收获的, 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有机会接触武术, 但从教学质量来看却并不乐观, 学生对武术学习大都是浅尝辄止, 真正愿意学并坚持下去的非常罕见。

  武术首先是一项身体运动, 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的支撑和辅助, 武术技术的提高有赖于基本功的累积, 基本功练习不仅可以让武术学习事半功倍, 也是教学训练中预防运动损伤的必要手段。高校武术课课时有限, 学生个体差异较大, 而武术基本功内容复杂多样,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打好基础, 练好基本功, 提高武术技能, 用武术的方法与技术进行身体锻炼, 培养武术兴趣爱好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基本功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武术基本功向来有不同的说法, 有学者简单的将其叙述为“身体基本姿势”, 也有学者将身体、心理甚至精神上为武术练习所做的准备统称为基本功。武术有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形成的派别, 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与技术体系, 基本功作为后续训练的基础, 不同的派别就有自成一体的基本功练习方式与方法。如今在学校推行的较多的是长拳, 现代武术运动中的长拳是将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查、华、炮、红、少林等具有拳势舒展、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等共同特点的拳术统称为长拳。[1]根据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 本文所讨论的武术基本功是基于现代长拳的基本功, 是练习武术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身体素质与基本技术, 是武术基础训练的组成部分。

  按参与练习的主要身体部位分类, 武术基本功大致包括:肩臂练习、腰腹练习、腿法练习, 腿功表现的是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功夫;腰功表现的是腰部灵活性、协调控制上下肢运动的能力和身法技巧的功夫;肩功表现的是肩关节柔韧性、活动范围的大小以及力量等方面的功夫。[2]按动作的功能分类, 可分为:力量练习、速度练习、耐力练习、柔韧练习、灵敏练习。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的《中国武术教程上册》中, 长拳的基本功如表1所示:

  2 高校武术课程基本功教学内容

  高等学校的武术课程按学生的专业属性划分, 大致可以分为专业与非专业两大类, 专业类主要指为各级各类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武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专门的武术课程, 非专业是指针对非武术专业的普通大学生开设的各种武术课程。[3]包括必修课程、任意选修、公共选修等不同类别的课程。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所有学生共同的必修课, 目的在于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以适应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指导纲要) 中给出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4]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因此武术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进入了高校公共体育课。如今,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在大一或大二时都有武术选修课或必修课, 高校嫣然已经成为武术传播的重要场域。

  表1 基本功内容及分类

  在指导纲要中, 对体育课程的学时学期做了明确要求:四学期共计144学时。平均到每一学期就是36学时, 每周两个学时, 一个星期一次体育课, 但部分高校的体育课只有12周。每个体育项目为一个学期, 按照不同的学校, 武术课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武术技术体系纷繁复杂、运动形式多样, 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性, 基础是一切的起点, 无论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武术课程, 都绕不开基本功的学习与训练。武术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从基本功开始去提高和掌握, 就整个武术学习阶段来看, 是从简单到复杂的延伸;就一堂武术课而言, 是训练过程的过渡。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及个体差异, 且课时有限, 不可能在高校中教授所有的武术基本功内容, 一般包含手形与手法:拳、掌、勾、冲拳、架掌、推掌;步形与步法:弓步、马步、虚步、扑步、歇步;腿法:正踢腿、斜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弹腿、蹬腿。其他的手法、步法、腿法在教授的套路中需要时会有所涉及, 而跳跃、平衡及其他扑跌滚翻的动作几乎没有。具体内容以授课计划为准或直接由老师自身水平和擅长的项目决定。

  3 基本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3.1 问题分析

  学校武术肩负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 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 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武术的开始, 而实际上, 学期结束就是学生习武生涯的结束。有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 在高校体育课程中, 相较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 武术课的课时是较多的。但其复杂的技术体系对个人身体素质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大都是非体育的普通大学生, 按照一周一次课的安排, 遗忘率非常高, 上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虽然武术基本功练习始终贯穿于武术课的始终, 其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被重视, 只是在准备部分象征性的比划, 充其量达到了准备活动的作用, 对于武术技术的提高微乎其微。考试内容仍然是上课的基本部分, 考试以套路演练为主, 基本功作为学习套路的铺垫并不在考核范围之内。

  指导纲要中对体育的课时有明确的课时要求, 从政策方面保证了学生体育学习、锻炼的最低学时, 由于大多数人对于体育认识不足, 体育课在高校整体上仍然处于“豆芽学科”的地位。学校领导不重视, 老师上课敷衍了事, 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 体育没有看得见的成效和成绩, 更加得不到重视, 老师进一步消极懈怠,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 即使学生喜欢体育、热爱健身, 他们也更愿意自己去跑步、去运动, 参与更时尚、更有吸引力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 他们形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 也不能归功于学校的体育教育。因此, 体育课虽然看上去有整整两年四个学期的课时, 超过了很多其他公共基础课, 但学生真正学习的时间和效果差强人。

  3.2 建议

  内容丰富多样是武术引以为傲的一个重要特征, 但也因其复杂性使人望而生畏。基本功的练习可以有效的提高武术技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内容虽然很多, 但存在很多功能和作用部位雷同的类似动作和重复动作, 过多的重复一种运动不仅让学生厌烦疲惫, 更有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因此有必要提炼武术基本功最基础、最具代表性、最有利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动作, 简化和缩小内容范围, 做到精、准、简, 最大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武术技术水平及身体素质。

  物质生活充足的条件下, 越是文明, 精神上越是倾向于回归到简单的原始状态, 暴力就是根治于人身体的原始状态之一。将武术基本功与实战应用联系起来, 将简单的基本动作寓于实战技术中, 让学生了解每个动作的攻防含义,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武术的表演价值在武术的工具价值逐渐消逝中得以凸显, 各种形式的套路表演展示了中华武术优雅、和谐、圆融之美, 最大限度地传递了武文化及功夫中蕴含的东方式哲学精神, 武术基本功直接服务于武术表演, 在教学中将基本功的学练与表演衔接, 展现武术的程式化之美,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武术运动。

  成绩考核贯穿整个体育教学的始终, 具有监督、反馈、检查、调节等多种功能, 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考试成绩是学习效果的直观反映。将基本功作为考核内容, 有利于强化基本功的重要性, 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武术教程.上册.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2]靳苏.高校学生武术套路基本功作用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11.

  [3]武冬, 吕韶钧.高等学校武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03) :92-98, 105.

  [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教体艺[2002]13号.

【大学武术基本功教学的问题与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1.武术教学所感论文

2.小学武术基本功课件

3.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的大学论文

4.绵阳市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5.武术基本功串联教案

6.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7.大学体育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8.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