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钢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很多高校钢琴教学中,一直沿用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集体授课模式比较普遍,在集体授课教学中偶尔会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比较落后,教师常常以教师自己为中心,进行机械式的讲解,讲解内容也仅仅是指法练习、音阶练习、曲目练习等,这样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目前高校的钢琴教学的考核仍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在学期结束之时利用单一的考核制度进行测试,考试的内容通常是让学生弹奏几首钢琴曲目,然后由钢琴教师自己评分,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在新时期背景下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如何改进高校钢琴教学模式
(一)设置多元化的钢琴课程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每周一课或者两课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音乐人才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演奏能力。单一的课程设置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限制了学生学习多元化知识的过程,也使得钢琴课变成一堂机械生硬的`技能课。因此,要改变高校钢琴课堂设置,结合钢琴学科的特点和高校音乐学生的优势,采用集体课与小课结合的模式,注重集体课中教授基础理论与钢琴技能,在小课中针对部分学生疑难问题强化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及即兴伴奏能力,两者形成一种合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艺术修养,推动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二)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促进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钢琴集体课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因而要关注到哪些演奏知识与技能较差的学生,在授课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乐理知识、视奏、即兴演奏、节奏等一体的综合课程。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集体课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功能性和声练习,强化学生的键盘运用能力和伴奏能力,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及电脑技术平台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视奏能力和即兴能力得到训练,促进全体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其次,要促进小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传统的钢琴小课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校钢琴小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高校教学的特点,注重综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小课教学要增强学生弹唱基本功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弹唱意识和弹唱能力培养,通过运用一些简单的乐谱训练学生的伴奏能力,提高学生的弹唱技能,观察和指导学生改正弹唱中出现的错误,增强学生的伴奏经验。最后,要促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多元化。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钢琴教师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演奏能力逐渐提高,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钢琴乐曲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实现音乐创作。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认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处理好钢琴弹奏、伴奏与即兴伴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即兴伴奏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展开有计划、分层次和分阶段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同时保障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全面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技巧,实现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三)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高校钢琴教学的考核方式与内容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高校钢琴教师应该努力转变学生应付考试的心理,促进他们积极参加考试的心理,以有效改善现有考核评价体系。其次,高校钢琴教师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平时学分制与期末考试制相结合的方式,且二者比例应该趋近于合理,在考评内容上要选择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体的内容体系,不仅注重对学生演奏能力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乐理知识、视奏能力、即兴演奏能力等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其他学生和学生自己,以防止评价片面化,通过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认知自己,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和音乐文化修养。
总之,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改革教学模式,要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方面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扬,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等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
【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