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 景
个性是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来自不同区域、不同家庭、不同环境的高职学生,其爱好、特点和专长必然有所区别,并且这些个性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难以改变,因此,高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高职教育滞后于产业发展
部分高职院校存在一套人才培养方案用三年甚至五年的现象,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政府大力扶持物联网、软件服务外包、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软件相关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育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培养出来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
2.2 高职学生被动式学习方式
由于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时代接受的是被动式学习方式,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等着老师安排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途径,这使得他们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高职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和被动性。
2.3 高职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非常严重,很多人归咎于高校扩招导致的毕业生过剩,但实际上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并未饱和。教育界专业人士从大学教育角度分析后认为,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源,而共性制约恰恰就是导致学生个性缺失、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原因。
3 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不同的人才需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将不同特长的学生嵌入不同的企业师资、企业课程、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等,实行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个性和成长点,以此改变学生的消极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多方面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1 根据行业技术发展引入企业,实施分方向培养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自 2013 年开始全面实施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软件行业当前的主流技术和主流岗位,学校分别制定软件开发类(.NET、Java、Android)、网站类(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站推广、网站营销)和软件外包测试类多套不同方向的培养方案。以 2011 级为例,学生在前 3 个学期完成专业共性课程的学习;从第四学期开始,学院引入了 IBM、澳大利亚中小企业在线国际、上海翡翠教育、无锡软通动力有限公司、华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进行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
3.2 结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实施学生个性化发展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每个班级都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情况,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教师在第四学期重组班级之前,对所有学生进行专业综合素质考核,然后根据学生意愿和考核结果划分专业方向,解决“吃不饱”和“跟不上”的情况。例如,逻辑思维能力强且喜欢自主钻研、自主探究学习的学生根据自我意愿可以选择 .NET、Java、Android 班级;注重编码格式和代码风格,注重文档规范性的学生可以选择软件测试班级;爱好设计的学生可以选择网站设计与制作班级;乐观、自信、善于交际的'学生可以选择网站营销与推广班级。
3.3 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
在第四学期的分方向和分层培养后,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也应随之进行改革,建立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以嵌入 IBM企业的 Java 方向为例,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项目组长,整个班级设置一名项目经理。企业指导老师和学校指导教师根据专业方向的特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培养计划,整个学期分为技术培训、IBM-ETP 实训和外语培训三大阶段,每一个大的阶段中又分为若干个小的考核点,使学生在每个阶段中都能坚持不懈地为目标而努力。
4 效果分析
4.1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紧
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传统的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探索往往是指在学生兴趣爱好方面的培养,很少与专业学习联系起来。事实上,学生在专业选择上也有适合自身层次的方向。有的学生属于探究型,喜欢自主钻研,自主探究学习,适合软件自主开发类培养;有的学生属于规范型,注重编码格式和代码风格,注重文档规范性,适合软件外包开发和软件外包测试类培养;有的学生属于爱好设计型,对于网站的美工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适合网站建设类培养;有的学生属于天生乐观、自信、善于交际却在专业上缺乏兴趣,适合网站营销或软件营销类培养。
4.2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紧跟行业企业发展,
打通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传统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仅仅局限在某一门课程引入企业资源,是零散的、阶段性的校企合作,未能对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企业实际需求,根据学生个性特长选择方向,引入企业师资、企业课程、企业文化和企业职业素养等,在学生最具可塑性阶段用一学期的校内学习时间和一学期的企业真实顶岗实习时间,将学生打造成企业所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校企合作的真正落地,最终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两难问题。
5 结 语
提高质量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扩招”加速了我国高职教育大众化的进程,这一进程不仅体现在招生人数的扩张,也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更深刻的变革,直接导致高职教育多元化,内涵之一便是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实行多样化、差别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
在高职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由于各高校培养人才的层次、类型不同,人才的主要服务对象不同,人才素质的要求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样化。探索实践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既是社会的现实需要,也是招生规模快速增加的必然趋势,更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进行大胆创新,探索与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