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现代水利发展战略思考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涪陵地处三峡库区和重庆市的腹心地带,近年来水利电力事业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建设重庆市一流强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涪陵社会、经济飞速向前发展的今天,认真审视和总结涪陵水利电力事业的发展历程,根据国家和重庆市新的治水思路,思考全区现代水利发展策略,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涪陵现代水利发展战略

  一、历年建设成就回顾

  建国以来,尤其是重庆直辖以来,我区水利电力事业在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关心下,在全区水电系统广大职工奋力拼搏下,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狠抓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水电管理,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水利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2776处,工程蓄引提水能力3.08亿立方米,供水量6.75亿立方米。建成水库143座,其中大中型水库5座,水库蓄水总量2.52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46.14万亩,保证灌溉面积29.15万亩,旱涝保收面积17.03万亩。

  二是地方电力发展较快。已建成水、火电站68处,装机容量25.37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0亿千瓦时。其中骨干电站有石板水电厂(4台/11.5万千瓦)、龙桥电厂(3台/5.6万千瓦)、青烟洞水电厂(12台/1.996万千瓦)、土坎电厂(12台/1.875万千瓦),其装机容量占总装机容量的83%。地方电网逐步配套完善,建成110千伏等级变电站5处33.5万千伏安,形成了以110千伏线路为骨架,以35千伏、10千伏线路为主要配电网络的区域性地方电网。涪陵电网与周边区县小网连接并以110千伏线路与重庆大网联网运行,余缺电量与大网相互调剂。全区已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2001年乡、村、户通电率分别为100%、100%和99.72%,人均用电量939千瓦时/年,户均生活用电量684千瓦时/年。

  三是水土保持取得长足进步。已完成25条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初步治理,累计治理面积748.7平方公里。涪陵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工作于2000年3月顺利通过了水利部的验收,并被水利部、财务部联合命名为十个“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之一。

  四是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逐步得到缓解。至2001年底,累计兴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396处,场镇集中供水工程50处,解决了24.15万人、24.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五是水电系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区拥有水利电力资产23亿元,其中电力资产21亿元,水利资产2亿元。水电局所属企事业单位69个,从业人员5000余人。2001年,全系统实现水利经济总收入6.28亿元,创利润366万元,上交税金5243万元。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投入不足,重建轻管,涪陵水利电力事业尚未形成良性运行机制,水利电力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薄弱,还处于传统水利阶段。

  一是水利化程度低,保障能力不强。全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38.6%,蓄水保水能力差,广大乡镇缺水严重,农业人均灌溉面积仅0.53亩,还有4.56万人饮水困难。全区起调控作用的中型水库仅有3座(含在建的天宝寺水利工程),尚有50座病险水库未得到整治,江河防洪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安全隐患突出。

  二是水环境恶化,治理任务繁重。全区水土流失面积1986平方公里,按以前每年治理25平方公里计算,需要80年方能完成治理任务,而且预防监督力度不够,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现象呈加剧趋势。区境内的长、乌江段正处于三峡水库尾水端,随着2003年三峡水库下闸蓄水发电后,涪陵水域污染将更加严重,沿江城镇饮水水质堪忧。

  三是区内电源点基本开发完毕,用电形势日趋紧张。目前涪陵没有大的电源点可供建设,如不寻找和开发区外电源,到2002年全区电力供需差将达到2.5亿千瓦时。

  四是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效益发挥。

  (二)优势和机遇

  涪陵建设现代水利主要优势有:一是有较雄厚的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全区有已成水库143座,电力总装机容量达25.3万千瓦;二是有较强大的系统经济实力;三是系统内人才济济,职工队伍素质较高,有中级职称401人,高级职称134人;四是发展后劲较强,以堤防工程、龙潭水利工程、龙河流域梯级开发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电力工程正在建设或即将开工建设,我区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一个高潮时期;五是涪陵水电事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区四大班子的高度重视,赢得了重庆市水利局、国家水利部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具有较好的环境优势。

  其主要机遇有:一是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二是三峡移民迁建及对口扶贫机遇;三是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的机遇;四是中央加大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资金、政策支持力度的机遇。

  三、现代水利发展思路

  (一)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中央和重庆市的治水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统揽全局,围绕全区“三化一强”目标,坚持治水兴涪不动摇,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强化管理,完善机制,提高效率,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有效保护,综合治理,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为涪陵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发展目标

  涪陵现代水利发展的目标是:壮大水利电力资产,构筑四大保障体系,建设科学合理的现代水管理机制。到2010年,现代水利发展要初见成效。

  1.壮大水利电力资产。加快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强化水利电力企事业单位管理,不断提高行业自我发展能力和经济效益。2010年,全区水利电力资产要达到60亿元,在现有基础上翻一倍多。

  2.构筑四大保障体系。一是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防洪抗旱保安保障体系。加强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使全区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到2010年主城区达到50年一遇,沿江乡镇达到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完成全区59座病险水库的整治销号任务,进一步完善抗旱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建立起水资源供给与保护的保障体系。形成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格局,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需求;建立起区乡水保防治体系、水质监督检测体系,有效遏制水域污染,初步改善水环境状况。到2010年,全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68平方公里;达到有效灌面65万亩,保证灌面45万亩,水利化程度达到80%;基本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乡镇自来水覆盖率达100%,确保城区清洁优质用水。三是建立、完善电力供应保障体系。加强电源建设,完成农网城网改造,实现农村水电电气化,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的需求。四是建立、完善水利电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保障体系。组建区水利电力资产经营机构,实行水利电力国有资产统一监督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建设科学合理的现代水管理机制。成立水务机构,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机制。

  (三)主要措施

  1.加强现代水利宣传,树立现代水利意识。水利宣传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灵活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现代水利的意义,定期向社会发布水资源公报、水质公报、水情公报,同时组织现代水利知识讲座,让公众积极参与现代水利建设。同时,要创新思想观念,强化五个意识。一是强化开放意识,把涪陵水利的发展与全区经济建设和各行各业的发展联系起来,从全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中吸取经验,发现不足,更好地改进工作。二是强化市场意识。水利虽然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但同样存在进入市场、适应市场的问题,在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三是强化经济意识。即坚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提高建设、管理等各项行为的投入产出比。四是强化环境意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创造一种水质良好、环境优美的自然氛围。五是强化法制意识。一方面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从严治政,规范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水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水。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建设一批骨干工程。发展现代水利,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为此,要狠抓水利电力建设。一要集中技术力量,增加资金投入,赶抢时间,加大前期工作力度,搞好项目储备。二要上下衔接,各方协调,加强汇报,争资立项,力争多上项目。三要严格执行“三制”,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强化质量监督,确保建一项工程成一项工程,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上级的肯定和倾斜扶持。四要建管并重,加强管理,确保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

  当前,要以水电系统为主体组建业主单位,建设十大骨干工程,并实现建设、管理、开发一体化。十大骨干工程指的是:天宝寺水利工程、滨江路堤工程、立交桥工程、龙潭水利工程、地质灾害整治工程、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病害水库整治工程、水土保持及节水灌溉工程、火电扩建工程。

  3.改革现有水资源体制,着力推进水务一体化进程。强化地方水法规建设,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事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按照城乡水务统一管理的要求和政事、政企、政资分开的原则,改革水务管理模式,改革水务企、事业单位。龙潭水利工程上马后,要以坤源水利开发公司为主体,对城乡供、排水资产进行重组,成立区水务集团。

  4.深化改革,注重效益,推进水利产业化进程。改革能出生产力,依靠改革提高效益,是涪陵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牢固树立“水土资源是商品,水利工程是企业”的观点,改革水费、电费、水利规费征收政策,建设科学合理的水利价格体系。在争取上级投入的同时,增强地方配套能力,鼓励社会多方面投资水利电力建设,逐步形成以国家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与国企改革,盘活水电存量,走以电养电,以水养水,水电互补的道路。坚持独立调度,开辟电力市场,巩固发展地方电网,抓紧电力股份公司上市工作,积极探索区域地方电力大集团的建立和营运。进一步落实水利工程分级管理责任制,明确工程养护、安全、防汛、水质保护职责,引导和帮助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提高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能力。

  5.重视科技,培养人才,保障水利现代化顺利进行。大力研究和推广河道整治、清淤疏浚、节约用水、水土保持、水文测报、电网运行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的实用技术和装备,广泛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水利电力建设和管理的科技含量。采用最新科研成果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挖潜降耗,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加大在职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培养学术带头人,提高水利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现代水利提供高素质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