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论文

时间:2021-08-31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因此,要想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激发幼儿对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我们很难让幼儿掌握这方面的能力,所以,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在节奏方面的兴趣,有这样几种具体的方法

  1、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此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因此,从现实生活出发来寻找节奏是让幼儿感知、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例如:幼儿喜欢的动物的叫声,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公鸡叫“喔喔喔――”、小猫叫“喵――喵――”等;自然界的声音:下雨声“淅沥沥、淅沥沥”、吹风声“呼――呼――”,流水声“哗啦哗啦”等;交通工具的声音:火车声“呜――呜――”,汽车声“嘀嘀―嘀嘀”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有趣的前提下,幼儿产生了模仿这些节奏的兴趣,并用口说、拍手、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游戏化的手段和方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事实证明孩子在幼儿期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所以把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来势必会激发幼儿的兴趣,效果自然要更好一些。就是普通的节奏谱也可以加上有趣的情节和动作来表示以更好的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例如: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  ×××)如果用枯燥的视谱演奏的方法来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太好,如果我们以母鸡下蛋的声音(咯咯哒、咯咯哒)来形象的比喻,相信孩子们掌握起来就会很容易。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留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把节奏课变成有趣的游戏课,孩子们的兴趣一定会很大。

  3、进行节奏感培养时要具有音乐性,绝不能只让幼儿机械的打拍子,要引导幼儿感受节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让幼儿获得审美的体验。

  二、幼儿对节奏有了较浓厚的兴趣后,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1、节奏练习和诗歌朗诵的结合,用游戏的方法让幼儿掌握一定的节奏型,探索语言节奏的规律。例如:附点节奏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来掌握,如歌曲《幸福拍手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  ×  ×)。

  2、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学习节奏。

  身体动作是感受音乐节奏的生理基础,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拍手、拍腿、叉腰、踏脚、摇动、敲打、走、跑、跳等动作都是幼儿喜欢的并较容易掌握的动作。因而,在学习节奏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节奏,这种表现自如、灵活、不用老师教,老师只不过加以引导。比如小马跑、乌龟爬、刮风、下雨、开火车、飞机飞、骑自行车、划船等都可以让幼儿用手拍,用脚跺,用身体来表现。例如:学习《拔根芦柴花》中的节奏× × o|×× ×o,在让幼儿用拍手动作学习节奏的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肩、拍腿、踏脚、摆动手臂等动作。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利用生动形象的节奏图谱学习节奏。

  对幼儿来说,简单的节奏图谱(×× ××)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因而空洞乏味,幼儿不易理解也没有兴趣学习。而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表示节奏,不但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幼儿易于理解,能更好地学习节奏。如用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例如:在节奏乐《大雨小雨》中,用大的雨点表示强的部分,用小的雨点表示弱的部分,这一形象的图谱能帮助幼儿很快掌握强弱不同的节奏并通过身体动作或乐器表示出来。又如:在节奏乐《小鞋匠》中,用锯子和锤子表示不同的音乐性质,同时用一个锯子或一个锤子表示一拍,用半个锯子或半个锤子表示半拍,幼儿不但能清晰地理解音乐的性质,而且能根据图谱的提示选择合适的乐器来演奏。可见,图谱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做各种不同节奏的小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运用一些形象、生动、带有游戏性质的活动来让幼儿学习节奏,如:同样在节奏乐《小铁匠》中,教师除了用图谱的形式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节奏,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帮助幼儿学习节奏,用叽咕叽咕o叽咕 叽咕o表示锯木头,用丁 丁o丁丁o表示钉钉子,通过这样的游戏,幼儿不仅学得有趣,而且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节奏。借助这些游戏活动,使幼儿兴趣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投入到活动中,在玩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主动开动脑筋,从而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下捕捉到节奏型,掌握好节奏。

  5、分辨旋律、乐句的节奏型。比如听音乐找节奏型,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增强记忆,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在分辨节奏型时应注意从明显的节奏型对比开始。

  6、打击乐器的`运用

  利用乐器等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乐器直观性能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幼儿好动,手脚总闲不住,结合这一特点,经常让他们进行乐器演奏,既能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我们在音乐角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练习使用。开始先让幼儿敲打着玩,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各种不同乐器能发出不同的音响,然后,引导幼儿通过亲身操作,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如:用鼓铣锤敲打的正中、侧面和边缘,其声音各不相同。待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鼓励、引导幼儿用乐器为他们熟悉的歌曲打节奏,也可自由创编节奏。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能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点,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并通过对小乐器的操作应用,了解各乐器不同敲法所产生的音响效果。既培养了节奏感也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7、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音乐节奏的培养

  各科教学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能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与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幼儿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时值。节奏教学与语言也能有效结合,有节奏的朗诵不但能巩固节奏还能帮助记忆内容。如:在语言活动中,教歌时我们不仅自己示范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幼儿感兴趣,并且让幼儿有节奏地学习朗诵歌,有了节奏的加入,幼儿念时会朗朗上口,加强了内容记忆,使学习得心应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其它学科中,才能获得广泛的节奏感

  在晨间锻炼或午间锻炼时,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如:在做操之前会有一段准备时间,主要以踏步为主,教师则会以“12 1 12 1”的口令来指挥,看似一个熟悉而简单的口令,也是一种节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这个节奏;当教师需要集中正在自由活动的幼儿时,教师常常用铃鼓或拍手声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常常使用× ×o ×× ×o的拍打节奏来引起幼儿的响应,先结束活动的幼儿则会跟着教师一起拍打该节奏,从而也学会了这个节奏。

  这样有目的、有计划、有科学依据的进行训练,坚持不懈的进行练习,时间长了音乐素质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么教师的培养目标也就达到了,从而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升华。

【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论文】相关文章:

1.如何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的总结范文

2.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论文

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论文

4.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论文

5.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论文

6.试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论文

7.如何在故事中培养幼儿的能力与品质论文

8.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