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论文

时间:2021-08-31

  从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中国的名族声乐经历数十年的的历史,已经开始成为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它以自身独有的特点一直闪烁于中国的音乐舞台之上,并且深的观众的喜爱。我国的名族声乐主要来源于民间,同时也继承了民歌、戏曲等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经过一代代的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延续发展至今。笔者认为想要更好的引导中国民族声乐未来发展的方向,必须站在中华文化的高度上进行思考,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抒写了一些关于民族声乐的体会,给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

  每一个民族的音乐形态都与该国家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的民族声乐是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必然产物,它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已经成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四大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进步,宗教音乐已经被逐步的弱化,慢慢的退出中国的音乐舞台,而宫廷音乐则因为受众较少,也未能得到广泛传播,但是民间音乐由于受众广、群众基础浓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一直流传至今。因此,中国的民族声乐也主要是从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这主要是受中国文化的乡土特性决定的,一直哺育着民族声乐成长。再加上中国的国土辽阔,民间音乐来源广、内容丰富,进而使得民族声乐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民族音乐的创造者与接受者都可以归结于广大人民。

  (二)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民族音乐的融合

  中国的民族声乐是汉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相互交汇的产物,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过去由于战争等因素加剧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伴随着朝代的更替,汉族文化也开始逐步的传入少数民族之中,各少数名族也开始接触到汉族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进而形成了以汉族为基础,进一步衍生出了五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文化。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审美观点

  音乐的审美观点对于民族声乐的演唱取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主要使用神韵、意境、韵味等几种方式来满足对音乐的审美要求。音乐与审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古代的'《诗经》中就已开始得到体现,音乐已经开始成为了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中国古典文化对于音乐的影响已经从人们对音乐的审美中展现出来,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取向深受着传统文化、时代的审美要求、大众的喜好等因素的影响,总而言之,中国的民族音乐一直成长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摇篮之中,蕴含着丰富的东方审美观的色彩。在中国传统声乐中非常注重关注与演唱者之间的互动,关注观众的回馈,同时,演唱者也能够引导观众的审美等。观众对于演唱者的审美主要包括:音乐的细腻、语言的亲切、情感的丰富、动作的到位等。受着观众回馈的影响,民族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时刻把握着时代性,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进一步的结合艺术美,实现艺术性与合理性之间的完美配合。

  三、中国民族音乐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中国民族音乐的表现过程中,十分重视时代性的体现,当然这都是在保证其合理性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其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作品、声音、情感的融合较为统一,同时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重视演唱方法的创新。开始从以前的纯民间演唱转换为多形式的演唱方式,并开始成为一个完整体系。民族声乐在借鉴其它姊妹艺术演唱方法的同时,也引入了一些西洋音乐的演唱风格,使得作品中的声音、气息等都能得到最完美的展示。这种方式已经开始深得群众的喜爱和欣赏。第二,民族声乐中所使用的腔体、咬字等都符合本名族的发音习惯以及欣赏水准。不同的语言对于咬字位置和发生腔体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正是这样才造就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声乐两种不同的音乐艺术。

  结束语

  虽然中国的民族声乐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在今后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民族声乐在保证规范化的同时,还要尽量使其风格多样化。这主要是由于艺术多元性的特征决定的,只有实现了科学合理性与多样性的有效结合,不断的提高民族音乐的创作水平、保证其创作数量以及质量,创新其表演形式,才能保证其长远的发展。当然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也需要各级领导的肯定与重视,更重要是音乐创作队伍本身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演唱中的不懈努力。经过我们不断的探索、发展和传承,这门兼具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民族声乐必然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谋得自身的一席之地,更好的展现出中国的民族文化与艺术。

【浅论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中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定位问题论文

2.浅论高师声乐教学法论文

3.试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学习策略的论文

4.作文:感恩节的文化定位

5.声乐审美与声乐教学融合研究论文

6.关于声乐演唱与声乐教学论文

7.讨论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论文

8.声乐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