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产业概念及基本构成
(一)区域物流产业概念及性质。物流产业目前已成为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国民经济的“润滑剂”和“助推剂”。区域物流的概念是一个全方位概念,不仅包含地域因素,同时也涉及到各个区域间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间的因素。区域物流作为物流产业的一部分,有着物流产业所具有的显著特性。首先,区域物流产业具有基础性,区域物流产业在其运行过程中会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等环节都有影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基础作用。其次区域物流产业具有服务性,区域物流产业的服务性特征可以从宏微观角度具体分析:从微观角度来说,区域物流产业的服务性体现在具体客户与物流供应者间的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理念;从宏观角度来说,区域物流产业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整个地区各个区域间对区域物流产业的供需对比理念。最后区域物流产业具有综合性,物流产业本身包罗万象,不仅横跨国民经济的多个基础性产业,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纵向经济领域,因而总结来说区域物流产业是综合性产业。(二)区域物流产业基本构成。区域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而区域物流产业也是由与物流相关的多种产业构成的,具体来说区域物流产业主要包括配送基础产业、装备制造业、信息业以及相关物流衍生产业。其中区域物流基础产业是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物流产业中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货仓以及终端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发展物流产业的根本;而物流装备制造业则是借助我国的制造业优势来改造传统装备,是提升整个物流系统装备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产业;而物流信息业则是整个物流产业软实力的象征,它通过电王振江(商丘工学院管理学院河南商丘476000)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子信息技术将具体产品与物流服务进行对接,实现实体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对接,从而对物流配送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
我国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一)从社会总需求角度看。本文利用每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COEj来衡量物流业的社会总需求状况,其中我国历年的生产总值用GDPj表示,该数值来自国家统计局,我国各年的物流业的生产值用LOGj表示,该数据来自《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则每单位GDP物流需求系数COEj核算方法如下所示: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看,结合表1可知,我国单位GDP对物流的需求系数呈现明显的直线上升趋势。在2000年之前,我国每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维持在1.5左右,即我国每单位GDP产值的创造需要1.5倍左右的配套物流产业的支持;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每单位GDP产值的创造便需要大约3倍产值的配套物流产业的支持,在2013年已经达到4倍之高。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物流产业的社会总需求日趋增强。(二)从社会总供给角度看。由图1可知,在2105年2月到2016年8月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说明我国物流产业的社会总供给比较旺盛,物流产业呈现良性发展态势。过去一年我国物流产业的增长率维持在6%左右的增长速度,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大体接近,说明物流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几乎具有同步性和稳定性。从社会总供给的角度考虑,我国区域物流产业的总供给仍保持增长态势,并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同步性。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构成要素分析劳动力要素。劳动力要素是产业生产要素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在区域物流产业中的劳动力要素主要是指物流系统相关从业人员。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质量、素质以及结构水平都会影响本区域内部物流产业的有序发展。对区域间进行分析,各个区域间物流体系科学性、先进性以及满意度的差距都与不同区域间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结构差异息息相关。因此,物流从业人员作为区域物流产业要素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必须促进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促进相关区域物流系统的健康发展。资本要素。资本要素是产业要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之一,资本在物流业的建设、发展以及持续运营过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物流产业中的资本要素主要指物流产业的财务投入,区域物流产业想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制造业装备。因此,财务投入作为区域物流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要素,必须妥善配置其使用,利用资本建设完善的物流业基础设施以及引用高新技术改造物流运输装备都是合理配置资本的表现。技术要素。技术要素目前在产业要素中一般起引擎作用,是促进产业要素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要素。技术要素在物流产业中最突出的便是信息技术的利用,我国目前区域物流产业生产效率存在较大差距的关键因素便是信息技术。区域物流产业要跟上时代潮流,必须积极将实体经济与信息技术巧妙结合起来,利用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链进行实时跟踪,从而实现对物流中商品的控制和管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物流体系产业效率较低的区域应积极引进先进区域的信息管理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区域物流产业链管理水平,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间物流产业构成要素水平高低导致产业效率差距
通过以上分析,区域间物流产业构成要素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区域物流产业的产业效率,而在物流产业的构成要素中,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主要影响其规模效率,而技术要素则主要影响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本文将从全要素生产率以及物流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角度对我国区域间物流体系产业效率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一)劳动力、资本要素——规模效率。由于劳动力、资本要素主要对物流产业的规模效率产生影响,本文以2015年各省市的劳动力规模效率EFLi及资本规模效率EFCi来衡量劳动力要素及资本要素对物流业产业效率的影响。其中2015年各省市物流业从业人员数量用LARi表示,该年各省市的物流业固定资产投入用CAPi表示,而与各省市相对应的物流产业增加值用LOAi表示,以上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则2015年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劳动力规模效率的核算公式为:;同时资本规模效率的计算方法为:分析图2结果可得,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的劳动力规模效率差距较小且比值小于1,说明近年来由于各区域劳动力要素的高度流动性,各区域间劳动力素质差别不大并且区域间物流产业效率差距中由劳动力要素影响部分的比重在降低,呈现劳动力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各个区域间资本规模效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西部地区资本规模效率最高,以西藏、云南及青海地区最为突出,中东部地区则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全国各区域的资本规模效率比值均大于1,说明区域间物流产业效率差距中由资本要素决定的部分影响显著,证明物流行业中资本规模报酬仍处于递增态势。(二)技术要素——资源投入产出率。借助投入产出的经济学思想对其产业效率进行衡量,在此物流业的投入主要指对环境的影响,借助物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COi来进行衡量,物流业的产出主要用物流业的产业增加值LOAi这一指标来衡量,在此利用碳强度COAi表示物流业的投入产出率,则物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即碳强度COAi的核算公式为:如图3所示,各省市区的碳强度越小,说明该地区物流业的`资源投入产出比率越高。由图3分析可得,东部区域的平均物流业碳强度最小,河北、江苏等省份显著;中部地区处于中游水平;而西部地区的整体物流业碳强度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云南、青海以及新疆等省份碳强度较高。这与各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技术要素的水平高低密切相关,即区域间物流业技术要素水平的高低与其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大致呈正相关。
提高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的策略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将从提升区域物流业整体水平和缩小区域间物流业产业效率差距两方面提出具体策略,从而实现提高我国区域物流产业效率的最终目标。(一)从物流业整体发展角度出发。一是要提升物流业的管理水平。我国物流业目前主要存在两大问题,其一是物流专业化人才匮乏,供需失调,结构不合理,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其二是缺乏单独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所以提高我国物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要积极引进先进国家的物流业管理理论,从而构建我国物流业系统,实施科学管理,进而通过优化流通过程,构建物流成本核算体系,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实施协同运作等方式,明晰和降低物流成本,正确处理和协调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二是要优化我国物流业的外部发展环境。首先要深化物流业体制改革,优化交通运输、货运以及仓储部门的内部机制,简化程序,从而提高其内部工作效率,实现以上部门的连接,保持物流的畅通性;其次要做好地区规划,合理规划各个地区物流产业的中心配送地理位置,保证方便快捷地促进物流商品集散;最后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打破行业垄断,提高物流行业的市场活跃性,鼓励先进的国外物流公司以及民营资本进入物流领域,提高物流行业的发展活力。(二)从缩小区域差距角度出发。从劳动力要素的角度出发,劳动力的素质高低主要对物流业的管理水平产生影响,结合劳动力要素具有流动性的特征,我国各区域可通过输送物流专业管理人才实现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具体来说,东部地区物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适合向中西部地区输送物流管理人才;而中西部地区在吸收物流管理人才的同时,也应注重本地区物流人才的职业培训。从资本要素的角度出发,资本投入的数量和结构都会对物流业的产业规模以及发展方向产生影响。东部地区在发展初期,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其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在今后发展中应适度进行物流业梯度转移,将本地区的基础物流服务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并为其提供物流业发展市场和相应的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应积极抓住东部地区实现产业转移的机遇,扩大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夯实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规模效益。从技术要素的角度出发,物流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巧妙降低物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了物流业的产业效率。我国东部地区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业与物流业的产业融合,已经基本实现物流业信息化管理。中西部地区可以从东部地区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提升本区域的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同时注意物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利用高新技术推动本地区的物流装备制造业,降低物流业碳强度,提升资源投入产出比率,从而促进区域物流业整体产业效率的提高。图3各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碳强度统计图数据来源:《中国物流统计年鉴》。
作者:王振江 单位:商丘工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余泳泽,武鹏.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0(1)
2.张健鸿.我国物流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
3.关冠军.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同的实现机制及路径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
4.王玲.我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基于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内生化的测度[J].软科学,2015(10)
5.马明,唐乐,刘颖.中国区域物流产业技术效率差异及演进趋势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物流产业构成要素及效率研究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