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指的是一定的社会组织,在其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组织、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的总称。下面我们通过论文来具体了解一下行政吧。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国家机关的工作和发展各项事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主要通过会计工作和利用会计信息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所进行的指导、调节、约束和促进等活动,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内部会计监督,防范财务风险,保护资产、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为了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经营管理资产安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遵循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员工共同监督实施的一个权责清晰、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是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保障单位管理的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一、内部控制的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而应以服务公共为目标来设计和建设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部门设置、职能权限等会受到外来制度和规定的约束,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空间相对企业来说要小;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来源、资本结构、会计处理等方面与企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内容相对简单。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不足。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环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有些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立制,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业务运作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机制,也没有意识到管理者和相关业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职责,仅仅把内部控制当作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手段。有的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是照抄照搬,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就是根据单位现在的实际工作,随高就低,安于现状,内部控制制度根本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迄今为止,我国还缺乏一套对事业单位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指导性规范,也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时间经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际上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书面成文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凭经验加以简单控制,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出现问题时缺乏统一规范的处置依据和标准。
3、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据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而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必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然而,目前我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的财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业务素质较低,对违反财经法规和违法违纪的行为缺乏辨别和拒绝能力。这些单位的财会人员还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造成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较差。
4、预算控制相对弱化。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预算控制得到了一定程度加强,但仍较薄弱,主要表现为:一是预算编制还比较粗糙。目前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仍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实绩、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大部分都还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二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5、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大部分行政单位成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缺少一定的独立性。而财政、审计部门作为主要的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仅停留在一般经济事项的监督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6、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相当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按规定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资产保管责任不明确,资产处置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不明确等,极易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账外资产也时有发生。
三、加强行政事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内部控制的不足,应该分别从上述方面加以改进,它们分别是: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会计基础工作;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具体措施如下:
1、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负主要责任。可以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以及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宣传等多种形式,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2、对于预算管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管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等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设立合理的组织结构,确认相关的管理职能和关系,为每个组织划分责任权限,明确建立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因事设人,视能授权,责任到位,且责权对等,以增加组织的控制意识。加强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和职务分离控制制度。在具体业务分工上,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有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或个人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检查。
3、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相容机构和岗位之间全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做到防范于未然,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其次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三是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所包括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账簿设置与记账要求等内容。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四是严格内部核对制度。对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记录进行复查核对,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是控制记录使其正确可靠的重要方法。会计复查核对主要在预算、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财产物资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控制。
4、完善部门预算制度,首先是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其次是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预算单位要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控制集体舞弊行为的发生。着重抓好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财政授权支付资金的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套取财政资金、挪用专项资金、挪用专项资金、随意更改预算以及占有、破坏集体资产以及不按照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申请使用财政性资金等问题要加以解决。
5、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对内部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并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内部审计人员要提高政治素质、审计业务素质、审计法规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
风险是造成损失的最大可能,防范和化解统管会计岗位工作风险,是会计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我们应时刻把防范风险放在首位,充分认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该会计岗位的操作风险。为了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收支行为,透明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均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主要有流水作业制和二人岗组制两种业务操作模式。
四、结论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造成的原因也相当复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算环节与结算环节风险;财务经营与决算环节风险;管理制度与员工素质风险;政策性与体制性风险。综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种种表现形式及成因,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改革现行分散型的会计核算体制,建立新的集权管理型会计核算体系;深化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加大对员工素质的教育培训力度。
参考文献:
1 范青云.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探讨[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4:53-54.
2 牟宗田.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浅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4:256.
3 林兢,黄志霞.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执行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金融监管研究,2012,08:86-110.
4 宣杰,盛锁岩,常荣. 河北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与建议[J]. 企业经济,2012,10:169-172.
5 李莉. 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 企业经济,2012,03:52-55.
【行政专科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5.电大行政专科论文
6.行政毕业论文
7.专科体育毕业论文
8.专科毕业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