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教学环节,建设音乐课堂的“立体工程”
1.教学内容的整合
教学中教师要把唱歌、奏乐、欣赏、音乐知识与技能训练、歌唱表演、唱游、音乐游戏等内容结合起来,并做到有所侧重,合理安排,有所特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感染力,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来感染学生情感,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内容,适当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把时代气息浓、紧贴学生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胃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和情感。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高雅艺术作品感染学生。如从三年级开始接触多声部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聆听《黄河大合唱》那使人感到激动、振奋的旋律,贝多芬的慢板乐章使人陷入深思,圆舞曲使人迈起轻松的舞步……高雅艺术能震撼人的心灵,激起崇高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2.教学方法的筛选
教学中应力求生动活泼,因“课”施导,因“材”施导。如发声练习采用模仿法;节奏训练采用游戏法;新歌导入采用故事法、谜语法、谈话法;歌曲处理采用对比法、讨论法;欣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法等。教师也可以将各种教学方法优化搭配,综合使用,以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时而穿插启发式提问,时而组织气氛热烈的讨论,时而组织生动活泼的弹、唱、跳、拉、敲的表演,时而进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范唱、范奏,等等,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快乐的节日》,可以让学生谈谈过“六一节”的感受与过程。让学生自编舞蹈,来配合这首歌,接近音乐与现实的距离。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中稳定学习兴趣。
二、注重课程整合化,建设音乐课堂的“开放工程”
课程的整合化是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课程发展的又一趋势。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相关的学科综合起来,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而且对促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和欣赏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值得注意的`是,学科的整合不是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机械叠加,而是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融合。因此,不管音乐和哪一门学科综合,教师都必须以音乐教学为主,其他学科的讲解要适可而止,不能喧宾夺主。当然,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科综合”,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服务,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上出真正的“音乐味”。
三、形式“层次化”,建设音乐课堂的“趣味工程”
教学的形式可以多样,而“激趣”必定为首位,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审美体验。而音乐审美体验的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标题入手,激趣
对一部音乐作品思想意蕴的把握,往往从标题切入,标题往往总领全曲。有的标题描述某些传说或英雄故事,如音乐剧《彼得与狼》、《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的标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标题;有的标题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如《只怕不抵抗》、《团结就是力量》的标题;有的标题表达了某种情感,如民乐合奏《喜洋洋》《赛马》等的标题。
2.从局部感性音调体会全曲神韵,引趣
一滴水可以折射七色阳光,窥一斑而知全豹。很短小的一个乐句就奠定了全曲或喜或悲的基调。而民乐合奏《喜洋洋》中,快速、强力度的大齐奏,一开始便能使人感受到人民群众在春节这一传统的喜庆日子里,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
3.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延趣
这样的情感引导,常常在于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欣赏是“一步又一步地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小学生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是由音响感知,以及与之自然相伴随的感性体验与联想构成的,是对音乐的初步的“情趣”的欣赏阶段。如听到欢快的乐曲,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欢快起来,听到悲哀的乐曲,自己心里也不由得生出一种悲哀之情,至于这是怎样的一种欢快或悲哀,为什么这么欢快或悲哀,则无暇或无力深入思索和探寻。这就是指对音乐感情表现的初步的、感性的体验,称为“情”。当学生学习那些民歌时,感知其独特的方言、发声特点等。学生学习了歌曲之后,会唱了,爱唱了,并且随之而来的是了解当地的风俗民情等相关知识,全方位地感知民歌的文化底蕴。对于音乐学习来说,这是个延续,也必须这样做,让音乐走出课堂。
四、评价“多元化”,建设音乐课堂的“人文工程”
“是人都爱听好话”,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放到教学中也一样。《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提出:音乐课程评价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音乐不同于语文、数学,不能仅通过期末一张试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如何做好学生学习音乐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呢?
1.内容标准多元化
其实,我们常常用一个标准、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科学地说做到了公平,但人文地说有点独裁。每个学生的天赋不一样,对于音乐的感知面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个人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有“给个凳子,摘到桃子”的扶持,也可以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开放,更可以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合作。学生在认真学习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基础实力,选择较为实际又真实展示自我的内容来进行考核,有助于他们减轻心理上的负担,不再惧怕,以此来推动音乐学习的圆满。一个节奏带、一张简单的视唱单,一个和声、一段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都是我考核学生的标准,可以选择,可以挑战,可以合作。学生在考核中有了放松,有了成就,有了合作,有了被肯定的满足。
2.形式手段多元化
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以口头语言评价为主,并且比较单一、枯燥。而学生是多元化发展的,只有我们的评价形式多元化了,他们才会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的体态语、琴中的“合成器(鼓掌声)”、幽默的评价,既是肯定,又是调节气氛,事半功倍。同时也可以结合小学音乐书末页的学期自我评价为标准进行补充,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3.评价主体多元化
过去的评价都是教师一手包办的,既苦了教师,又抹杀了学生对自己学习评价的自主性。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音乐教师在自己掌握正确的激励性评价观的同时,要把评价的部分权利“退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而互评这种责任感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从中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学习是一门学问,教学亦如此,育人更是如此。让我们本着“以人为本,以学为介,不断提高”的教学追求来践行我们的“有效工程”建设,努力地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之捷径的论文】相关文章:
1.捷径的美文
3.成功无捷径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