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论文

时间:2021-08-31

  [关键词]高校教师 创业型人才培养 角色定位

  [摘要]本文从介绍创业、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和意义入手,阐述了创业型人才的概念、特征及培养要求,探讨了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当前,创业活动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然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不尽相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就业创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许多中外优秀企业却是人才难求,敢于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仅占当年毕业生人数的1%左右。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高校教师能够借助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契机,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将有利于高校培养出更多的创业型人才。因此,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创业、创业教育的概念、内涵和意义

  关于创业,迄今为止,理论界尚无统一的定义。由众多国际组织和专家学者提出的创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通常所说的“自主创业”。广义的创业,包含通常所说的“自主创业”和“岗位立业”两方面的内容。“自主创业”是指个人设立公司、开办企业等个人色彩较浓、个体性行为较强的创业活动;“岗位立业”是指个人在集体的某一岗位上,按照岗位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努力的创业活动。当前,政府相继出台鼓励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目的在于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最大限度地引导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当今发达国家存在着两类不同的培养目标:与狭义的创业相对应,创业教育以培育企业家为目标,强调对机会的追求;与广义的创业相对应,创业教育以培养人的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为目标,强调注重个人的能力。高校大力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梦想和财富梦想,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热情,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促进大学的创业文化建设和创业型人才培养。

  二、创业型人才的概念、特征及培养要求

  创业型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具备一定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能够发现创业机遇并勇于承担风险去抓住机遇的人。关于创业型人才的能力和个性特征,专家学者的描述并不一致。其中,美国吉丁·马克曼和罗伯特a.baron认为,成功的创业者有四项共同的个性特征:自信心、对机会的判断能力、坚持的精神、人力资源资本,并认为越接近这些个性特征者,创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美国的唐·多曼提出了创业者的五种人格特征:愿意冒风险,能分辩出好的商业点子,决心和信心,壮士断腕的勇气,愿意为成功延长工作时间。而我国中华英才网的总裁张建国认为,创业企业家的基本特质有三点:情商高,他知道怎么样去为人处事,怎样协调好内外部的关系;智商高,他知道怎样发现机会,怎么提升理念,如何突破难点;胆商高,他敢于冒险,别人不敢做的东西他敢去做。

  高校着力培养创业型人才,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创业精神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时代呼唤大量的创业型人才。目前我国严重缺乏四种人才:创新型的科技开发与学科带头人;持续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高级经济决策战略型人才、高新技术应用人才、高级国际商务人才和法律人才;具有现代智能结构的复合型人才(经营型科技专家、智慧型企业家、学者型官员、务实型经济学家)。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缓解就业压力呼唤创业型人才。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在现有经济结构下,每年大概只能提供1100万个就业岗位,年度就业岗位缺口在1300万左右。但从现状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薄弱,绝大部分毕业生仍旧按传统观念选择就业,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真是相差甚远。如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比例已达20%—30%。因此,我国高校应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具有创业态度、行为和技能的创业型人才。

  三、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作为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单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实需要,更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因此,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两个层面:一是面向“大众化”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基本的创业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创业将专业知识与技术商业化的能力;二是面向“特殊群体”培养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掌握创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企业家。而教师作为高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与学生走得最近,对学生影响最为直接,其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自然最为重要。

  1.做学生人品的塑造者。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阳光。”培养创业型人才,教师首先要做学生人品的塑造者。人品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能力合格的人不一定是上品,而人品不合格的人就是危险品。现代社会,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到处都是,但才能卓越且人品过硬的人却是鲜见。好的人品素养具体表现在:忠诚,敬业,主动,负责,注重效率,善于沟通,积极进取,合作,低调,节约,感恩。大学生不管将来是立业、还是创业,都得磨练做人的品格,重视人品的塑造与提升。

  2.做学生梦想的点燃者。哈佛大学拉克教授说:“创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极具诱惑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在国外,理财和推销是作为基本技能从幼时就开始培养的。而在中国,即使是在高校里,创业教育要么很不系统和全面,要么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难怪清华大学王乃彦院士感慨地提出,“挑战杯”比赛最重要的是激发大学生创新的欲望和精神。因为,从大学生个人来讲,想不想创业、能不能创业,很大程度上讲是个观念问题、思想问题。培养创业型人才,教师的作用关键在于“授之以欲”,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关心、重视和支持,让学生了解学校身边的创业榜样,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学习激情,引导和管理好学生与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做学生创业梦想的点燃者。

  3.做学生个性的'尊重者。创业者的个性素质修养主要包括独立性、好强性、求异性、进攻性和坚韧性等五个方面。纵观创业史上创造奇迹伟业之人,无一不具有鲜明的个性。因此,高校教师要因材施教,尊重和鼓励学生培养个性,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年轻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的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学会理性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做学生自信的欣赏者。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凡是大学毕业的人,其智商都是够用的,因而其职场升迁竞争的焦点就是情商。然而,现在的教育仍过于强调教学生专业技术,而对学生如何坚定成功的信心引导不够。因此,高校教师面对学生创业方面产生的心理困惑,要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和帮助其坚定成功的信念,要做学生自信的欣赏者,欣赏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源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欣赏并放大学生优点的老师才是最优秀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创业者面对的更多的是困难和挫败,而不是成功;在面临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打击时,创业者依靠的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不达目标誓不摆休的信心和勇气;成功创业的人,一定是拥有信念、懂得感恩、乐观积极、人格独立而健全的人,一定是对于家庭、集体和社会能承担责任的人。

  5.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实践证明,创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综合性知识,如有关政策法规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高校教师要善于做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以便他们“懂哪行做哪行”,更好地驾驭市场;让学生知道创业教育涉及的不仅仅是“如何创办企业”,更重要是让他们具备将来立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此外,未来一个人的成功将不再取决于他已经知道多少,而是看他能否学到更多。大学生可以不自主创业,但不能没有创业的意识,具体包括竞争意识、责任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等。

  6.做学生能力的培养者。创业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类能力。一个创业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他既可以选择凭借自身的实力去寻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也可以选择走自主创业之路。然而,根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中国大学生仅有10%符合跨国公司的人才要求。因此,高校教师要做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者,着眼于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专业技术能力、驾驭市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型人才。

  7.做学生习惯的引导者。习惯养成是影响一个人未来成败的细节。高校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从学会料理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规范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行为做起,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做到任何时候做任何一件事都能够保持一种激情,当机遇悄然而至时,能够准确把握、牢牢抓住。○

  参考文献:

  [1]曾春水.大学生创业教程[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2]粟丽历.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人才,2010,(6):66--67.

  [3]郑其绪.论创业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5):12--13.

  [4]易自力、任湘、王慧.高校创业教育中教师角色定位探析[J].教书育人,2008,(3):66--68.

  [5]孙纬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7—60.

  [6]盛群力.创业教育要贯穿整个教育领域[J].教育与职业,2008,(19):20.

  [7]谭志合、刘冬林.大学生创业驱动力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129—131.

【高校教师在创业型人才培养中的角色定位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高校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论文

2.高校专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研究论文

3.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论文

4.浅谈专业实习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论文

5.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的论文

6.高校成人教育三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究论文

7.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模式论文

8.高校经管类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