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校园景观空间是师生课外教学相长、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环境。本文基于大学生行为特点分析校园景观空间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以大学生的心理、学习、娱乐、交往等需求进行校园景观设计的观点。以期创造出更适合师生共享的景观空间,营造出一种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校园;行为需求;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空间环境的设计实质上是在设计生活,促进并引导学生拥有丰富的课余生活内容。校园是育人的空间,环境是无声的课堂…。如果学校建造出具有关心学生行为特点的景观空间,会使他们感受着有了归属感、亲切感。但一直以来,关心大学生行为特点而且研究校园景观空间的较少,课余之际他们缺少一种公共的、绿色的交往空间,设计符合学生行为特点且具有学生认同感的景观空间,并将校园的杂乱无章、无设计感及“残余”空间有效的利用,是现在大学园区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研究大学生行为学对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人类行为与环境之间是一个双向的互通关系:一方面是环境本身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另一方面人类总是不断的选择并改善其周围环境,以使之适合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一个世纪以前,查尔斯.埃利奥特.诺顿预言那些“有名的校园景观是接触的作品。它们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且使我们的民主制生活绚丽多彩”瞳’。学生是校园的主体,每天的活动都要受到校园整体环境的激励与制约,传统学习环境抑制学生的全方面发展,除与学习观念落后、方法机械、内容陈旧外,学习环境单一、不利于讨论交流也是重要原因。怎样引导学生产生积极进步的行为,这也是对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的出发点。由于人是一切空间活动的主体,也是一切空间形态的创造者,因此景观设计不能脱离身处其中的人的行为。近年来大学校园也在不断的寻找景观设计之路,细细的品位大学校园景观不难发现一些环境优美、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却无人问津,究其原因,是没有从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来满足师生多层次需求。
二、当代大学生的对景观空间的需求
景观是研究人与自身、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艺术,因此,满足人的需要是设计的原动力。人类有活动就有行为,其行为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人的情绪的反映、能看得见的各种行动[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归结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一理论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鉴于以上,得出大学生对景观空间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心理需求、学习需求、社交娱乐需求及精神需求。这四点基本需求决定了校园景观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1.心理需求
如果我们希望设计一个环境,使之与人的状况相互关联,则必须理解人们的行为心理及情感需求。大学生进入校园后,由于空间环境和个人独立所引起心理感受的变化,使其视野变宽。他们在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从对景观空间的使用来讲,希望有赏心悦目的且具有一定领域和私密性的空间:这个层面上看,他们对室外景观空间的需求会随着年龄、年级而增加H1。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从心理上要求有私密的和公共性的空间,占有了一定的领域空间之后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他们在舒适的空间内可以自由放松下来已达到内心对外部环境的需求。
2.学习需求
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除了规律性的室内学习及生活内容之外,随着教育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对学习环境发生个改变,他们将学习拓展到整个校园空间,学习的`来源不再仅仅是老师和书本,而是拓展到各个方面。校园景观空间作为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是学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路上偶遇,在树下闲聊,在水边静思,在球场奔跑……所有的这一切都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求知的氛围。在学术环境中,这种随意的交流正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对校园学习空间环境充分考虑师生的行为方式。学习的空间肌理与层次的整合设计,塑造有机多层次的整体空间。因此,营造相对安静、隐蔽、安全的有助思考的学习空间是校园室外空间设计的重点。
3.社交娱乐需求
社交和娱乐是人的社会性天性,大学生总是在交往中,不断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进而调整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更加与时俱进,贴近社会的规范。社交不仅可增强彼此情感,确立良好的人脉,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减少孤独、紧张、压抑等负面情绪,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同学可以找到一个绿色的社交娱乐的温暖人心场景进行减压,可以让情感找到依托并得以升华。相对于室内而言,更加轻松自由的室外环境是重要的交往娱乐场所,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更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无拘无束地交流想法,了解他人及周围世界,也从外界认识自己,丰富见闻,更好地提高专业素养及其他领域的知识,更多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而且能刺激每个参与的成员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思想的欲望,自我成长。从而促成了人最初与环境之间的交往,后引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景观空间的设计无非就是达到两者的协调。
4.精神空间的需求
人都有独立的一面和自我隐匿的一面。人需要自我认知、自我评判、自我呈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对校园空间的需求就转化为精神空间的需求哺1。一方面:校园景观的设计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优美的校园室外环境和富有人情味的空间可满足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易获得学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依然会念念不忘校园优美的景致,成为心中母校意象之一。这是注重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是校园历史传承的必需。另一方面:校园景观具有特殊的场所精神。按照诺伯格·舒尔兹的观点:尊重场所精神就是与特殊环境为友,从而获得生存的立足点。这种场所精神显示着“理解一表达一共存”这样的一个过程。事实上,场所都是以人对具体空间的理解为前提的,从大学生精神行为来看他们需要一种具有心灵寄托的景观场所,让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安静并有思考空间。
总结
人依赖自己的行为接近环境,并通过心理作用认识环境;环境反过来影响人的行为。行为是人们的社会结构意识等支配的能动性的活动,行为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环境脉络之中,大学生的行为对景观空间设计起主导作用。目前,环境行为学已被景观设计师们重视,对其实际应用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在城市公园方面己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效。人的行为学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它的确又为规划和景观设计思想和理论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我们研究大学生的种种行为习惯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设计人与环境的有效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李静,朱爱青.大学校园植物设计的“意”与“匠”.装饰[J].2007,2:112 -113.
[2][美]理查德.P.多贝尔著,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李东梅,环境行为学研究[J].工业建筑.2005,5:92.
[4]曹志.大学校园规划与设计的社区特征研究[D].2004,11: 16-19.
[5]杨希文,大学校园学习空间环境的整合[J].华中建筑.2007,8:92-112.
[6]潘峰.大学校园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研究[D].2005,5:33.
[7]李筠.基于大学生行为特点的校园规划[J],山西建筑.2007,2:8-9.
【学生行为特征对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