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发展步伐加快,带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迅速崛起,但其发展还很不成熟,银行的竞争力还不强,内部控制能力还不高,潜在风险比较大。如何通过有效内部控制,充分发挥银行业在金融深化和资源配制中的核心作用,保障我国经济的发展,及时控制和防范经济风险危机,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和安全,仍然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内部控制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前我国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管理措施,为银行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增长具有强大的推动力。而银行是一国金融体制的核心,其稳定与安全关系到一国整个金融体制的稳健与安全。金融业是经营货币信用的特殊行业,其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大,影响面广,破坏性大。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金融部门特别是银行部门的监管,以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危机。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主要目的就是追逐利益,它本身具有极其高的特殊性、风险性,也正因为如此,要构建更为严密的安全意识,更为严格的防范风险措施;用以抵抗外界各个环境带来的不便和阻碍银行内部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保障国家的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目前是经济社会,竞争发展要求逐步增大,给银行带来的压力也与日俱增,银行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1、内部控制的概述
1.1内部控制的概念。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的产生是企业管理的需要,它的发展也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为发展。经济社会的竞争要求企业有其独特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第一要素主要集中在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保护,要有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注重金钱和充电严格的程序,审查方面也要加强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生产规模和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内部控制管理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内部监控系统。1.2内部控制的发展历史。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是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公司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公司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公司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首次提出了系统完整的内部控制定义。20世90年代后,是内部控制框架阶段,内部控制是由一个公司的董事长、高层以及所有人员实现的过程,旨在为下列目标提供制约:1、准确的财务分析;2、经营的效果和效率;3、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要素,增加了风险控制要素。21世纪以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层、监理会、高管层和全员工实施的、主要保障控制目标的过程。把内部控制的目标提升到“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高度,超越了CO-SO。
2、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危机国和周边国家国民经济所造成的灾难引起了各国银行监管部门对银行风险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也于当年制定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2002年又对该指导原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发布了《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旨在进一步指导和促进我国银行建立更加有效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了进一步促进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努力,我国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已有了较大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内控优先意识有所增强,内部控制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防范风险的要求,调整和完善了组织结构新建和修改了大量的业务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并建立了风险管理制度等等。
3、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认识不够。虽然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领域在审计运用方面家喻户晓,但银行管理层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仅仅是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忽略其在银行的作用,还有很多误区,一些银行了解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发展的各种法规,结合和聚集,建立了一个新的系统的工作相当于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机制;虽然有的银行也能重视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但在实践中,如发生在掌握了解内部会计控制和业务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自我发展的关系上,有一种偏见理解,管理不规范,有的甚至背离经济发展的初衷。(2)内控系统缺乏有效性。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占比来看,虽然较大数量的规定更广泛的覆盖面,但相互间的协调,支撑阻力,限制较差,也正因为此使得效率下降。从个别的角度来看,虽然个别业务流程规则相对偏紧,但由于会计业务在一家综合性的企业中往往导致复杂综合业务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动态控制难以实施。(3)内控手段缺乏先进性。我国银行业务操作的电子化己有很大发展,但目前大部分稽核检查和各类业务监督活动基本上停留在手工查帐的水平上,缺乏运用高科技方法作为风险控制手段,同时如何有效地控制高科技所带来的风险如对电脑业务、信用卡业务、网上银行业务等的控制等这给内控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4)内控观念滞后。银行如何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内部控制和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内部控制和发展的关系等问题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仍存在不规范,企业控制无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有约束力的银行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升高减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忽略了社会的正确需求,仅仅满足银行在过分追逐利润目标经营,也忽略了银行的风险防范和银行企业形象建设,这使得已经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失效。(5)人员素质较低。银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业务流程的质量。高品质的企业会计人员不仅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并可以有效地补偿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制度。在许多大型单位的会计劳动力,层次结构不合理,就业需求配置和业务工作不相容的,一些重要岗位的整体素质偏低是不由于长远旋转,使银行能够与会计人员更多的银行业务不熟悉,达不到内部控制和管理要求。
4、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1)增强防范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作为领导,要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观念,确立“风险首位”的工作原则,自觉把加强内部控制作为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常抓不懈,确保经营实现安全、流动、盈利。同时以再教育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培训灌输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2)建立内控管理体系,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合规管理要加强四方面的管理:一是加强对基层营业机构业务操作的合规性管理,实施严格的问责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力,切实解决屡查屡犯问题。二是重点加强对基层机构网点客户经理和其他掌权人的监督管理,重点关注贷前调查、贷后检查、账户开立等重点业务操作的合规性。三是加强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和督促,把好整改质量关。四是加强对合规风险点预警和规避。针对已爆发的合规风险案例、内外审计发现的合规风险隐患、监管当局的合规风险提示等,完善相应的合规操作程序及尽职标准,开发合规风险培训项目。(3)优化会计劳动组织结构。合理的岗位设置,职责是优化劳动组织结构的关键。可以根据业务范围和业务操作两个区块,对于簿记,审查,综合会计业务核算纳入业务处理的特点,事后监督,工作的会计人员,分支机构不足,就业可适当降低操作人员的失误,但事后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在设计岗位职责,以防止可能出现的漏洞,必须体现“相结合的责任和权利”的原则,突出每个位置的责任,应承担事故岗位之间的责任和约束。(4)推行CSA管理方法,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特别是在控制文化、职业道德等软控制领域比较薄弱的现状,有必要在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内部监督管理体制,大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借鉴控制自我评估(ContrSelf—Assessment,简写为CSA)在企业内控运用中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商业银行内控领域大力推行CSA。(5)注重过程监督,切实防范风险。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在中央银行会计集中事后监督系统中增加科技核算流程监督项目,前移监督关口,丰富监督手段,实现事前预警、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方面的结合,强化过程监督,提高业务监督时效性;强化对前台会计核算程序的合规性、合法性监督,强化技术手段的硬性控制,从而实现控制重点向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转移,有效地防范化解会计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利军.加强和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策略途径[J].财经界(学术版),2017(06)
[2]白韵琳.试析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J].商场现代化,2017(02)
[3]陈晓.人民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吉林金融研究,2017(03)
[4]于泉.当前会计内部控制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7(05)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