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环保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Pearl RiverDelta region,简称PRD)是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区之一。该地区坐落于21°33'N~23°55'N,112°E~115°25'E之间,包括了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九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拥有相对复杂的地形。珠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空气中各种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同时城市扩张使得下垫面类型发生变化,直接导致城市冠层结构的改变,影响了局地大气环流,从而改变了污染物区域扩散和输送过程。在人为排放源增加以及独特的气象条件下,广州、深圳和香港等大城市经常出现污染物浓度超标的情况。
1 国内大气污染方面研究
就我国大气污染方面的研究而言,关于沿岸非均匀下垫面气象条件对污染物输送、扩散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香港地区;关于内陆非均匀下垫面对大气边界层和扩散的影响主要集在北京、南京等地。
污染物受输送作用影响明显,已有很多人研究过。佟华等(2004)将模式系统运用于香港复杂地形下的边界层特点的模拟研究,较准确地模拟出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海陆风、城市热岛等热力过程,以及气流过山引起的绕流等动力过程,并且通过对边界层高度的模拟预测污染扩散的条件等[1].胡晓明等(2005)用非静力平衡的中尺度模式MM5模拟了北京地区的风速和温度场等边界层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城郊之间存在明显夏季热岛效应,边界层风场受西北特殊地形的影响,白天盛行由南往北的上坡风,夜间转为由北向南的下坡风[2].王艳等(2008)利用区域中尺度大气数值预报模式MM5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象场,得出大气污染物水平输送场特征[3].
2 珠三角地区污染概况分析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中南部,从污染气象对空气质量影响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夏秋季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下沉气流和外围风场影响污染物的积聚和输送,而珠江三角洲复杂的下垫面,会形成局地的海陆风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环流,影响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结构,使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变得非常复杂。
通过2006年到2009年《广东省气候监测公报》,可以得出2006年全省平均出现灰霾74.5天/站,比常年明显偏多,是1980年以来出现霾日最多的年份。年内霾日以秋季最多,夏季较少。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区域大于100天,其中,新会、珠海、恩平、东莞霾日在200天以上。2006年广州霾日123天,从2004年的142天已经连续两年明显下降。2007年全省平均出现灰霾日数75.5天,较常年显着偏多,全省27个市(县)年灰霾日数破历史最多记录。珠江三角洲灰霾较重,东莞、新会分别达到213、228天。2008年全省平均出现灰霾日数64天,仍较常年明显偏多,但相比2007年(67天)有所减少。各地年霾日数呈中间多两边少的分布形式,珠江三角洲和中部偏西地区年霾日数在100天以上,明显多于其它地区,但相比去年大部地区减少了10~60天,广州、珠海、东莞等市的年霾日数为近3年来最少。2009年广东省平均灰霾日数48天,为2003年以来最少。全省分布为中部多两翼少,珠江三角洲和中部以及北部偏北部分地区为40~140天,其余大部分地区不到30天。11月23~29日广州市出现一次较强的灰霾天气过程,此次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过程持续时间长达7天。
珠江三角洲近十年的空气污染监测数据显示,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区域气候有重大影响的污染物臭氧(O3)和颗粒物PM10(可吸入粒子)、PM2.5(细粒子)已成为该地区不同季节的主要区域性污染物。
3 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方面研究
近十年对珠江三角洲污染的影响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主要研究成果有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等气象要素对污染物影响以及利用模式模拟珠三角区域的城市热岛和海陆风局地环流对空气污染的影响。李琼等(1999)对珠江三角洲天气类型与污染潜势进行了研究,将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天气系统区分为陆地天气系统和海上天气系统两大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监测数据和天气类型作统计分析[4].Chan and Chan(2000)研究表明天气尺度流、中尺度流以及局地微气象场都会对香港高O3污染事件发生作用,污染物输送是污染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而且发现我国东部和东亚沿海地区是南方(包括珠三角和香港)重要臭氧源区[5].Ding等(2004)对珠江三角洲的海陆风的研究也同样发现,海风会将早晨吹向海面的污染物阻止在近海地区并在较低的边界层内累积,在该区域产生较高的O3浓度,而且海风还可以将高浓度O3进一步输送到内陆[6].Wang等(2005)也针对珠江三角洲不同环流类型下污染状况进行了模拟研究,发现北方高压和辐热带高压共同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起的小风天气会带来严重的污染事件。同时Wang等(2007)也发现,城市热岛的增强会减小地面风速,增加地面臭氧浓度[7,8].Lo等(2006)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热岛与海陆风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城市热岛的加强可以减弱夜间的陆风,使得污染物在陆地停留更长的时间,甚至无法被吹到海面,引起高污染事件[9].陈燕等(2005)以珠江三角洲不同时期的下垫面为例,选取有利于和不利于污染扩散的较典型的气象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模拟并分析比较该地区城市群的形成与发展对城市气象环境、污染物分布、城市间污染物输送的影响[10].范绍佳等(2005)根据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气候背景和边界层气象观测特征的分析,建立了反映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一般机理的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概念模型,可解释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11].同年,范绍佳等(2005)综合分析研究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气候与天气背景、风、温、混合层厚度、大气稳定度等大气边界层特征,发现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季风影响显着,逆温频率很高,混合层高度较低,大气层结比较稳定;还受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越南岭下沉气流等的复合影响,复杂的下垫面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边界层有重要影响[12].邱军等(2007)针对珠江三角洲两次重空气污染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得出夏季台风外围下沉气流为空气污染加剧提供了重要的气象条件,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的共同作用决定着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13].吴兑等(2011)从天气分析、流场分析、遥感分析和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一次典型的严重灰霾天气过程的成因[14].
4 结论
珠江三角洲独特的城市群发展模式,使得区域大气污染变化规律十分复杂,污染形势严峻。在此区域,污染源(如电厂、机动车、工业、生活源等)大量集中,污染物通过大气在城市间输送,造成各城市大气污染相互关联以及多种高浓度污染物在时空上的重叠,并导致污染物在输送、转化过程中的耦合作用,形成区域性污染。因此,关于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的变化规律、成因、防范措施都要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解决目前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佟华,陈仲良,桑建国。城市边界层数值模式研究以及在香港地区复杂地形下的应用[J].大气科学,2004,(06):957-978.
[2]胡小明,刘树华,梁福明,等。北京区域近地边界层特征数值模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4):514-522.
[3]王艳,柴发合,刘厚凤,等。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水平输送场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8,21(1):22-29.
[4]李琼,李福娇,叶燕翔,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天气类型与污染潜势及污染浓度的关系[J].热带气象学报,1999,15(4):363-369.
[5]Chan C Y,Chan L Y.Effect of meteorology and air pollutant transport onozone episodes at a subtropical coastal Asian city,Hong Kong[J].J GeophysRes,2000,105(D16),20707-20724.
[6]Ding A J,Wang T,Zhao M,et al.Simulation of sea-land breezes and adiscussion of their implications on the transport of air pollution during amulti-day episod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of China[J] .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4,38(39):6737-6750.
[7]Wang X M,Tang Y H,Gregory C.A modeling study on regional air qualityand transport patterns over Pearl River Delta of china in fall season[J].ModernPhysics Letters B,2005,19(28/29):1735-1738.
[8]Wang X M,Lin W S,Yang L M,et al.A Numerical Study of Influencesof Urban Land-use Change on Ozone Distribution over the Pearl River DeltaRegion,China[J].Tellus B,2007,59B:633-641.
[9]Lo J C F,Lau A K H,Fung J C H,et al.Investigation of enhancedcross-city transport and trapping of air pollutants by coastal and urban land-seabreeze circulations[J].J of Geophysical Research,2006,111,D14104,doi:10.1029/2005JD006837.
[10]陈燕,蒋维楣,郭文利,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对局地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5):700-709.
[11]范绍佳,等。珠三角大气边界层概念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2005,23(3):286-293.
[12]范绍佳,祝薇,王安宇,等。珠江三角洲地区边界层气象特征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1):99-102.
[13]邱军,范绍佳,王宝民,等。珠江三角洲夏季空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 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
[14]吴兑,吴晟,陈欢欢,等。珠三角2009 年11 月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0(5):120-127.
【关于环保的论文参考】相关文章:
1.关于环保论文参考
3.关于环保小论文
4.有关于环保的论文
5.关于节能环保论文
6.关于环保的议论文
7.关于环保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