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中的探索实践的幼教论文

时间:2021-08-31

  区角活动,顾名思义,也叫分区活动或自选游戏,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的过程和幼儿自主的选择、操作与摆弄材料的过程融合起来进行的一种操作活动。它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是与集体教育、生活活动共同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形式与手段。我通过对区角活动开展的尝试、探索、实践,对它的组织、投放材料及指导方法等问题有了一些认识。

  一、做整体活动的设计师。

  班级的区角如何安排、如何规划,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展开之前,对活动空间与区域的摆放给予整体设计、调整。针对我班活动室四四方方的环境,我在南面窗台设置以数概念、科学常识等内容为主的探索区,如自然角、数学操作角等;北面设置以生活、健康等内容与技能为主的生活区,如串珠、扣钮扣、穿线板等;西面设置游戏性的区角活动,如结构区、角色区(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等);中间就是以语言、音乐等内容为主的表现区,可以在这里自由表演;东面就订了两大块泡沫板,便于幼儿张贴作品,展示成果,这样,就满足了幼儿学习与娱乐的不同需求。当然,这种设计摆放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以最大限度地适应幼儿的需要。

  二、区角活动前材料的投放。

  首先,投放材料要有目的性。所谓目的性,是指投放材料前先要根据班级年龄特点建立目标体系,依据目标去选择相应内容,投放相应材料,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要。区角活动所指向的目标,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就可达成的即时目标,而是需经过幼儿反复多次的操作实践活动过程,多次的尝试、积累,才能获得。有时区角活动的一个目标可以通过不同区角来实施。如我针对目标“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就投放了串珠、筷子夹豆、瓶子灌沙等系列活动来达到目标。有时一个区角也可以达到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我设计了一张迷宫图“小猴爬山”,用磁铁在反面操纵小猴爬山,既是要探索磁铁的奥秘,又是锻炼思维能力,通过判断才能走出迷宫爬上山顶。因此,教师应将幼儿发展目标与各种材料较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入到区角活动中,避免盲目地投放材料。

  其次,投放材料要有层次性。区角活动的材料,是幼儿操作、探索的工具,因此,投放材料应有层次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要求,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循序渐进地操作。如我设计了一个“果实粘贴”的.内容,提供粘贴的种子,就从粘西瓜籽→粘葵花籽→粘黄豆→粘赤豆绿豆→粘芝麻等等,材料不一,难度不一,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既使幼儿感到新鲜,保持浓厚的兴趣,又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得到提高。又如玩“钓鱼”游戏,幼儿先是用磁铁去吸“小鱼”身上的回形针,再学着用鱼钩去钩回形针,最后增加难度,用匹配的鱼杆去“钓鱼”(可在“鱼”身上贴数字,与鱼杆上的小花匹配,也可用另外的形式),材料不断改进,不断对幼儿的操作提出新要求、新挑战,使幼儿不断地摸索、尝试,积累各种知识。

  最后,材料还必须可操作性。幼儿是好动的,我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些可以动手操作的游戏材料,而不是只能看不能动的摆设品。记得我班刚开辟语言角时,我在墙上贴了几幅图,请幼儿看看讲讲,刚开始,很多幼儿挤在那儿看,但没过几天就无人问津了,我观察后发现图片贴在墙上不具备可操作性,马上更换成可触摸、翻动的小图片,幼儿可以用它排一排,猜一猜,相互讲讲自己创编的故事,动手做一做小图书,这样一来,幼儿马上兴致勃勃地参与进去了。

  三、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1、善于观察,及时记录。

  幼儿通过操作,不断地获得新的发展,也就不断提出新要求。为及时了解幼儿的新需求,就需要教师细致而敏锐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愿望、兴趣、关注的热点、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等,以及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使材料与幼儿的实际需要匹配。通过观察,可以判断幼儿的发展与自己预想的步骤是否吻合,可以了解每个孩子分别是在用什么办法探索操作,还可以发现投放的材料难易是否适度,等等,以便及时调整和更换材料。

  教师不光是活动的观察者,更是探索发展的记录者。幼儿在操作中发现的问题,探索的结果,创造性的举动等,都要及时记录,为下面的总结评价提供依据,活动后也便于整理,为以后的活动调整目标。

  2、间接指导,适时适度。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与集体教学活动不同,应以间接指导为主。当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兴趣减弱时,教师可以假设问题,引导幼儿继续去探索、去发现。如我在提供材料让幼儿玩轮子时,可以对幼儿说“里面还有秘密呢,再试试看;为什么轮子会转动呢,再比较一下”等,激发幼儿继续学习的愿望。但该在什么时候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一般在幼儿发生纠纷、出现疑难、或缺少材料的情况下,教师才予以及时的帮助,但千万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尽量放手让孩子去学习、去发现。

  3、因材施教,个别教育。

  区域活动是分散性活动,相比集中教育活动,更能展现幼儿个人的知识、技能、性格等个性差异,这正是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去,把握时机,因材施教。我班的黄心怡小朋友性格内向,不敢主动开口说话,因此她从不到表演区去玩,我发现后,准备了一个小兔的头饰,过去给她戴上,对她说,今天兔妈妈带你到表演区玩一玩,把她带入一群玩《小兔乖乖》游戏的幼儿中间,带动她和大家一起表演。慢慢地,她也主动开口说话了,喜欢上了表演,常更换头饰,兴高采烈地参与其中。

  四、区角活动后适时的评价。

  区域活动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幼儿交流,分享成功的快乐,找出存在的问题。这种总结一般分为教师评价和幼儿展示汇报两种。教师的评价应是鼓励性的。如“雯雯今天串了四条项链呢。”鼓励幼儿坚持操作,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又如“明明编的辫子真漂亮”,鼓励幼儿专心学习,掌握编的技能。幼儿的展示汇报就以幼儿介绍自己的成果为主。例如请幼儿上来讲讲自己是怎么使小电珠发亮的,发现了什么秘密;今天用橡皮泥捏出了什么等,展示在大家面前,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还可以针对一个共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如“用什么办法让沉的东西浮起来;瓶子里的乒乓球怎样取出用的时间最短”等等,可以使幼儿相互介绍经验,也使有些关键性的问题得到统一。

  总之,对区域活动来说,教师在活动前、活动中和活动后的做法都是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旨在使幼儿愉快学习、主动探索。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儿童活动的过程应成为儿童的“自我教育”,并感到“愉快、有趣”的过程,使儿童“内心乐意接受”。我在区角活动的探索实践中,正是遵循这一宗旨,使区角活动在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区角活动中的探索实践的幼教论文】相关文章:

1.区角活动教案

2.关于区角活动教案

3.大班的区角活动教案

4.区角活动教案大班

5.区角活动随笔

6.区角活动流程教案

7.大班建构区角活动教案

8.区角活动教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