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世纪以来,以数字化产业化发展为特征的传媒行业正面临新旧媒体融合的全面转型。在这种态势下,传媒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传统的偏重理论或偏重技能的单一型人才,已难以适应行业发展的新需求。据估计,中国传媒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达60万,但其中媒体经营管理人才还不到1%。高校作为向传媒业输送人才的主渠道之一,承担着培养传媒经营管理高端人才的重要责任。因此,探究高校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应我国传媒业发展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文献综述
1.国外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在国外高校中,以美国、英国和日本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较具有代表性。罗颖(2008)提出,美国的传媒教育经历了重术轻学到强化理论研究又向重视专业技能回归的趋势,近年来开辟了新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传媒通才教育,打破各专业课限制,在选修课的设置中把专业课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并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平台;英国更注重传媒人才的“学徒制”在职培训,而大学传媒教育概括来说是重术轻学,而日本则重学轻术,偏重于大众传播的基础理论教育。马淑丽(2009)强调,国外的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与“术”的平衡,坚持“开放”与“沟通”的培养思维,保证通识课和专业课的融合,加强传媒教育的合作开放。2.国内高校传媒人才培养现状研究国内高校的传媒教育呈现出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层次涵盖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四个层次,开设的专业有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学、广告学等多元专业方向,传媒学科地位显著提升等特点。同时,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系统、师资匮乏、学生缺少实践等问题,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特质与传媒行业所需不吻合的尴尬境地。因此,部分学者提出改进措施,马淑丽(2013)提出,要从传授创新知识、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三个方面改进;郑德梅(2010)提出,高校要传播与时俱进的传媒观念,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打造学生高尚的传媒品质,锤炼过硬的专业素质;彭绪娟(2007)从培养理念、通识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等六个方面提出国内高校应该借鉴和参考国际知名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的成功经验。
我国高校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1.我国高校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我国高校传媒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国内10所重点高校中开设了传媒经营管理类相近专业研究生教育为例,其共性表现为:一是课程体系框架基本趋同,即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学位课以及选修课三个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以政治、英语为主,专业学位课则是以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课程为主。二是在培养目标上也基本一致。首先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其次,使其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有现代传播理念和国际化视野;再次,学生能掌握一门外语,能够读懂专业的外文资料;最后,培养目标上都希望培养学生能够独立从事新闻传播相关实务工作或从事传媒产业的管理研究与实际工作。然而,各高校根据传媒经营管理研究方向所属的一级学科点的实际情况又有所不同。一是部分高校是属于传媒经济学,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而有的是属于传播学的研究方向,例如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还有部分高校是属于新闻与传播学或者是广告与公关学等,仅有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专门的媒介经营管理专业。清华大学的媒介经营管理与传播战略专业最为特殊,其属于对有1~2年媒体工作经验者的定向培养专业。二是课程的侧重点因所属一级学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传媒经济学类学校从经济学角度对传媒产业的运作进行分析,开设有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实务研究等课程。而广告与公关类学校则更多地侧重广告学、消费者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课程的授课。新闻学或者传播学类学校在选修课上结合传媒产业,从传媒产业的政策与法规、战略、调查、广告、管理等方面,结合管理学课程开设课程。
2.我国高校传媒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1)学与术的失衡。我国目前的培养方案在理论和实务方面有所失调。在培养方案中,学校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没有过多强调。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学术能力培养方面,学院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媒体实践平台。(2)新闻学与管理学科的失衡。交叉学科的设置更利于培养高层次的人才。管理学和新闻学分属不同的一级学科,要培养同时熟练掌握这两门学科知识技能的高级人才是对高校的严格考验,两门学科之间课程设置的.分配也很容易出现失衡的情况。(3)资源优化配置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师资资源方面。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师学术能力强但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从政策环境方面看,高校对教师工作的激励中往往对科研成果更重视,而轻视了实践教学的环节,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于改进高校传媒经营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对策建议
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对于学与术的失衡问题,部分高校意识到该问题的存在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如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将实务实践学习直接列入课程体系中,浙江大学新闻研究生则必须要求到新闻单位或者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至少6个月。而对于实务性强的传媒行业而言,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知道传媒产业的发展,为此,韩从耀(2010)提出,学校要建立“校内—假日—专业”3个类型实践梯级,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笔者建议,传媒经营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提供系统的管理学理论,同时为学生创造观察和参与媒体实践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能够检验和提升自己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新闻学实务课程和管理学理论课程相结合
在新闻学课程的设置方面,高校应以让学生掌握新闻采写、编辑的基本方法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新闻素养。而管理学是一门更偏重于理论性的学科,所以建议管理学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讲究系统性。开设如运筹学、管理决策模型和方法等有利于实证研究的课程,力求让学生能掌握系统的管理学方法,具备用管理学的方法对新闻学科的现象进行实证研究的能力。
3.实现校内外各类教学资源共享
首先,在师资资源方面,在学术上坚持导师负责制的同时,可以集合媒体经验丰富的老师组成实践指导小组,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意见或者实践平台。其次,在教学资源利用上,可以组建“院内—校内—校外”的三个面向的资源共享模式,“院内—校内”共享教师资源,校外可以加强与传媒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与行业人才资源的共享。最后,高校与传媒企业共建实践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而且也为教师去传媒企业实践、亲身感受传媒产业最新最前沿的传媒需求提供便利,进而以学术合作为突破口,寻求并实施与其他高校的合作。
【怎样培养传媒创新型人才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