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更新观念迎接入世挑战

时间:2021-08-31

  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杨海波同志说:“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WTO,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迫切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的教育为未来培育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从根本上说,中华民族有没有竞争力,能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正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我们要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角度来看待它,也要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型人才这一大视野去实施它。”

  由此可见,创新教育是培养国际型人才重要的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应把握哪些原则呢?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面向全体学生

  过去某些教师只重视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培养,认为他们连课本的知识都学不好,还谈什么创新和实践呢?因此教师在组织各类活动时,总习惯找成绩好的学生参加,这样一来,那些平时不太出众的学生就难得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事实上,分数高低并不是衡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唯一标准。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并不是少数人或尖子学生才具有的,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育要面向全体同学。

  我校是一所职业中学,培养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每个学期我都根据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布置学生完成一项电子小制作,并进行评比,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制作中去,让每一件作品都体现出制作者的能力和才华。他们遇到问题要学会分析、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这样,就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激发创新意识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二、注意个体的差异

  由于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是多元化的,并且人的创造性思维有强有弱,创新能力有大有小,所以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并且将“有教无类”的博爱精神和“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能避免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指导学生参加“彩电维修”技能竞赛的训练中,除了针对竞赛机型组织训练外,我还要求他们熟悉其他机型的维修方法,并为学生联系各种实践机会,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维修经验,实践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对于后进生,我鼓励他们进步。记得有一位学生,刚进校门就对专业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在一次焊接实习中,我发现他的领悟力很强,能很好地掌握焊接的技巧。于是我鼓励这位学生参加焊接制作比赛,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改变他的学习态度。终于,这位学生的作品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他焊接的是一幅画,画里头是一棵用漆包线焊接而成、苍劲有力、枝叶茂盛的树。通过这次焊接制作,这位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认为自己有能力把专业学好,同时对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三、以基础知识为依托

  创新并不是排斥学习知识,而是建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我们要求学生应首先把基础课学好,建构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有可能探索未知的世界。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学生不能认为只要敢想敢做就不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因为专业基础知识是学生进行创新和实践的理论指导。

  例如一位女同学在制作“触摸式子母灯”,她已经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在读图和制作电路等方面已不成问题,但是,该电路使用的数字集成块她还没有接触过,为此,她要收集资料,要反复思考,要问老师或请教别人。在进行调试时,“子母灯”完全不亮,检查元件没有损坏,没有装错,最后发现印刷电路图设计错误,经过修改,“子母灯”终于亮了,但是却没有规律地触发,经过反复试验,在电路中加装了两只电阻,就克服了这个问题。这位学生在制作中可谓困难重重,但是,她的收获却很多,为了解决制作中的难题,她要查找资料,要请教老师,因此而获得了许多新的知识,并且由于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使她在接触新知识时能很快地触类旁通,运用这些知识指导制作、解决问题。学生在创新和实践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于是发现自己的知识有限,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在问题解决后,学生不但能对老师所教的知识融会贯通,而且通过自主学习还积累了许多课堂以外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四、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

  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

  价是影响学生自由思想的重要因素。教师如果能表明自己的独特见解而不是照本宣科,那么将有助于鼓励学生的自由思想;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的质疑和异见给予指导而不是以现成的定论限制学生的思想,那么,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相反,如果教师心胸狭隘、思想僵化,对学生的异见总是给予负面的影响,那么学生会思想呆板,思维懒惰,缺乏创造性,服从和保守将逐渐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学生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教师要支持学生的求新、求异和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新的探索,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横加干涉。要使自己的教育成为“培养创新精神的力量”, 而不是“扼杀创造的力量”。因此,作为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信任,合理地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

  在电子工艺课中,辅导学生制作印刷电路板一般采用涂油漆的方法,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存在一些缺点:(1)涂油漆时手容易发抖,线条边缘涂得歪歪扭扭,十分不美观;(2)修改不方便,要等油漆干透,否则越改越糟,如果涂错了,要把油漆全部洗掉,重新再做;(3)油漆的稀稠度要适中,油漆过稠,容易拉丝造成短路。于是,我在班上提出:“能否对制作印刷电路板的方法进行改良呢?”有几位学生提出了初步的设想,我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进行尝试,提示他们可以在涂油漆这道工序上改良。经过学生不断地修改,反复地试验,一个方便、快捷的制作方案终于诞生了,改良的方案是这样的:把印刷图复制在不干胶纸→胶纸贴在敷铜板上→用刀片把要腐蚀的部分挖空→放进腐蚀溶液中腐蚀。最后我让学生把做法在班里推广,同时也是向全班同学推广这种创新精神,以此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这一次又使我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加入了WTO,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未来的社会千变万化,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备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一种迫切需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发表了著名的“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先生的“创造宣言”正是我们今天开展创新教育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1.俞国良、马晓强,全国“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教育报,2001,2

  2.闵乐夫、王大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原则,中国教育报,2001,7

  3.薛天祥、周海涛等,《WTO与中国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

【论文:更新观念迎接入世挑战】相关文章:

1.我要迎接挑战美文

2.迎接挑战说说

3.迎接挑战的校园故事

4.迎接挑战初中作文

5.迎接挑战的好句

6.面对现实迎接挑战议论文

7.迎接挑战演讲稿

8.迎接挑战的说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