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科学课改中的教学论文

时间:2021-08-31

  南溪镇中心校:聂学光 我镇的科学课教学虽然也进行了两年多,在教学中多少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完全走进小学科学课改的大门,我们还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如果用理性的眼光、实事求是地分析我镇小学科学课改的现状,不难发现我们目前还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 全面落实科学课程的总目标。

  目前,“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已在我镇大多数科学课堂中体现。我们的科学课堂开始活跃起来了,学生动手的机会普遍增加了。但有另外一种倾向需要我们警惕,那就是部分教师在追求让学生动手“经历探究过程”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对必要科学知识的掌握。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不能偏废哪一方面,也就是说教学中在强调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把握好知识点。

  二、动设计要合理利用教材。

  我认为,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应该建立在正确把握原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本班学生知识能力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因为教材是部分专家经过反复推敲,反复研究确定下来的,特别是我们现在使用的新教材应该说对课改思想和课程标准都作了比较好的诠释。但几个专家的思路毕竟有他的局限性,任何版本的教材肯定不能适应所有地区的学生,所以我们不可能机械套搬教材原来设计,只能把教材看着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提供的一个教学思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最好是利用教材提供的思路,结合学生既感兴趣又相对熟悉的生活素材来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跳一跳”就能抓住应掌握的知识,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三、师要善于把握学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我们很多教师在学生观察、实验、交流过程中,或是站在讲台上翻看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或者即使走下讲台也不能真正深入到学生活动之中。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的情况,而这些,通常情况下又是非常珍贵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些资源,就很可能失去学生发展的大好机会。在学生活动时,我们要以一个大朋友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仔细观察学生活动情况,从而有效地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地组织后段教学活动。

  四、有效组织学生“分工、合作”。

  教学活动中学生无序地活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真正有意义、高效率的合作是建立在合理分工基础之上的。而我们的科学课堂上仍存在“大家都去动手,却没人去细致观察记录;或者争抢操作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根本不听老师和同学的见解”的现象。不能否认,这样的合作效率肯定是低下的。为此,我们科学教师在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的分工、合作的意识和良好的习惯,明确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在为小组、班集体实现有效学习做贡献,都应努力做得最好。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在活动中让学生轮流担当不同的角色,做到每个同学各司其职,活动有条不絮,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率的合作。

  五、注意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件事或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创造力最核心的要素。教学中我们凭借科学探究这个载体,注重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思维、集中思维、形象思维。因为这几种思维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避免在教学中一味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观察、实验、制作”,致使大部分学生处于感性的“动手”之中,而创造性思维却得不到应有的训练,由此造成学生探究效率低下。我们应该领引学生在科学的探究中强化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

  六、辨证看待学生探究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教学中如果教师以一个权威者的身份去操纵学生的一切活动,对学生的各方面发展都是不利的。但如果教师因担心只要在课上指导就有限制学生探究的嫌疑,完全放任学生自己来探究也是不正确的。那么,教师应怎样指导才能足进学生的探究呢?我认为,教师关键要把握好指导的时机和指导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指导时机应把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又难于自行解决的时候。而对于大部分学生探究中可能会遇到的难题或涉及学生安全的问题,教师就应在学生探究前予以指导。这类型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

  七、注意经常学习、反思、总结和积累。

  科学课改对于我们大家都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要适应科学课改的教学,就必须经常深入学习课改理论和来自各个层面的经验。经常反思他人、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努力做到扬长避短。我们还要善于积累和总结经验,为我镇的科学课改和自己的后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文 章来

【谈谈科学课改中的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谈谈学校课改工作的总结

2.教育思想引领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论文

3.谈谈科学与文艺试题及答案

4.小学思品课改教学论文

5.小学课改教学论文

6.科学教学论文大全

7.谈谈《诗经》中的情诗

8.谈谈科学教师的教学语言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