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以及这种意识所表现出来的活力。它通过激活或创造物质而体现一定的价值。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厚,其物质追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一些人的“金钱欲”、“物质欲”、“占有欲”等私欲也在不断的膨胀。为了金钱、物质、利益不择手段,价值观发生了扭曲,只讲物质价值,不讲精神价值,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违背社会道德,破坏社会秩序,给经济社会的健康科学发展造成极大危害。我认为,人,除了讲“物质价值”,还要讲点“精神价值”。
精神具有历史价值。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号召人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曾经激励过几代人。邓小平同志也一直主张“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实际上,回顾历史,我们的前人,正是因为他们在事业的追求中,坚持了“艰苦奋斗、连续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才使广大的劳苦大众得到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坚持了“自强不息,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精神,才使我们的祖国不断发展壮大并屹立于世界之林;坚持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精神,才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旗帜下过上了幸福生活。
精神具有现实价值。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物质是基础,决定精神,有什么样的物质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但精神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通过支配人的行为实现激活或创造更多的物质。譬如一个病患危重或垂暮之年的人,在其将要告别人世时,因其渴望面见某个长期不在身边的亲人意念的支撑,总能延缓活的时日;一个竞技运动员除了正常技术的发挥,更重要的是靠“战胜对手”的坚强精神;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除了自己的睿智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靠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各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凸显,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且更加需要树立一种“不骄不躁、敢于拼搏、破难攻坚、勇往直前”的精神。
精神具有实践价值。实际上,精神也有良锈之分,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干劲和成就事业的积极性,可以使人进步,可以促进事业的.发展。相反,一种萎靡颓废的精神,可以使人消极落后,可以使人违法犯罪,可以迟滞败坏事业的发展。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不同的精神境界和导向,会产生不同的实践行为。所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每一个为之服务的经济、社会管理或服务组织,都应该确立一种符合单位特点的健康向上的精神,促进事业发展。我们每一个为之作为的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也都应该树立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以引导自己干好和成就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精神具有创新价值。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转型发展,不仅需要传承和延续,而且更需要改造和创新。这种改造和创新的实践,需要科学的改造创新理论作支撑,而这种理论必然需要坚定不移的创新宗旨即精神来主导。所以,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作为每一个经济、社会管理或服务组织,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都应该确立坚定不移的创新精神,围绕这种精神去研制创新理论,即科学的创新规划和实施计划,再通过实践以达到转型发展的目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树立一种牢不可破的创新精神,尽好自己的职责,干好自己的事业,多出精品,多出成果,多为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精神具有未来价值。精神和文化一样,具有传承性。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光大,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团体乃至家庭兴旺发达的标志。健康向上的精神,得以继承和不断弘扬,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团体乃至家庭文明富庶的根脉。精神不仅激励人们的现在,而且鞭策人们的未来。所以,我们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汲取和传承过去健康有益的精神,使之融会于现实,再培育出一种启迪后人并促进未来发展的高尚精神,这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一个没有精神传承和支撑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没有精神支柱的国家,必然是一个四分五裂或被他国殖民的国家;一个没有精神传承的家庭,也必定是一个颓败破落的家庭。若要民族兴旺发达,国家文明富强,社会和谐稳定,家庭和睦幸福,就必须继承、培育和发扬高尚精神。
人,在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之后,一定要树立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追求精神价值,限制或束缚处于萌芽状态或逐步膨胀的种种“私欲”。否则,只能是沦落为社会的渣滓或败类!编辑评语 精神价值是人类生存的根本。
【论文:精神的价值】相关文章:
8.长征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