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公平问题与成因
当今大学充满机遇和挑战,小至参加各种比赛提升综合能力,大到指派出国交流开拓眼界丰富阅历。面对学校有限的资源和学生无限的需求,在资源利益分配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合理的做法,比如个别学生通过走捷径的方式避开竞争直接占有资源,又或者通过钻营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为自己赢得竞争优势。这些不通过合理努力和竞争的方式获得有限资源的做法无疑会损害旁人利益,并给其他期望通过自我努力获得肯定的学生带来不公平感。这些问题对于学生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都是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会影响相关人员的声誉,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公平理论,高校学生产生不公平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1.制度化程序的公平性有待完善没有一个透明开放、标准明确、测评精确的制度化的成绩测评与资源配置的程序,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便失去了正向引导与强制约束,很难稳定地保证结果公平。以程序公平的6个标准与发言权为标杆,现有制度化程序存在两类不足。一是偏向性、非一致性和欠缺代表性,程序设计未能更好制约相关教师与行政人员的个人私利与偏见,除了客观需要的特殊性要求外,程序内容受到不同时间、地点和对象的控制,未能更好实现一致性与代表所有相关者的利益。二是欠缺发言权与可修正性,学生不只是结果的接受对象,更是教育事业的服务对象与利益相关主体,但是程序设计与运行中欠缺学生的广泛与深度参与,因而亦无法良好实现以学生参与和发言为依据的修正可能。
2.分配结果的差异化公平有待重视关于投入与回报,以单一标准去衡量投入,导致不同投入类型不能获得同等比例的回报,导致不同投入方向的学生感到不公平。如努力学习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对于比赛或者其他实践活动投入了更多精力的.学生,学校也许没有另外相应的回报。这不仅损害部分学生的公平感,并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个性化、差异性发展。
3.与学生的非正式互动关系有待增进非正式交流与互动中学生是否真切感到教师尊重他们,考虑他们的需要以及一视同仁和以礼相待等,同样影响学生的公平感。首先,部分学生由于对教师有着羞怯、畏惧或轻视甚至其他偏见等心理,而未能主动与教师交流和互动。其次,高校教师与相关行政人员有各自的教学、科研与行政事务,缺乏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和学生们进行广泛与深度的非正式交流。再次,学校缺乏提供更多双方都喜好的实质性的交流平台与机会。
4.学生主观因素的偏差首先,主观评价的偏差。分配结果是否公平,是以投入与回报的比率为内容,与参照对象进行比较。学生自行判断自己的投入与回报时,难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往往倾向于高估自己的投入,而低估别人的投入。因此当与获得同等或者更高回报的同学进行比较时,主观认定自己投入高于或者不低于他们时,将会产生一定的不公正感。其次,所持的公平标准不同。为了激励学生通过合理竞争以提升自我,通常采用择优奖优的原则,侧重以“多劳多得”、“高绩高得”为公平标准。但是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采用需要原则或者平均原则,认为有限的资源应分配给更加需要的人,或者全体学生都应获得差异不大的奖励。
二、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学校应当尽量完善资源分配程序,实现分配结果的差异化公平,增进与学生非正式交流,引导树立合理公平观,从而以更加公平的方式激励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建设公平的制度化程序切实做到客观公平,必须首先保障公平的制度化程序建设。建成透明开放、标准明确、测评精确的制度化程序,具体应为:道德性,符合社会认可的伦理道德标准;代表性,代表所有相关者的利益;无偏向性,减少教师与管理者个人的私利和主观偏好;一致性,不受时间、地点和对象等变量的控制;准确性,以正确精准的信息为依据;发言权,所有利益相关者都有表达诉求的权利;可修正性,决定结果有可修正的机会。实践中,可以通过校园的公开信息平台对资源介绍、选拔要求、评定人背景等信息公示公开,同时可以从不同的院系选派教师参与选拔评定过程,甚至可以通过相应中立组织的监督保证整个程序的公平性。同时,教师应制定合理、客观和公平的成绩评估制度或方案,详尽公示影响成绩的全部因素。实践中可以在学期初公开与阐明课程设置情况、期末成绩的评定标准与方法,以及可能影响到最终成绩的相关事项,并及时地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在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能够对评定制度或方案给予合理的使学生信服的解释。
2.实现结果的差异化公平保证不同投入类型的学生获得同等比例的相应回报,避免非学习投入类型的学生感到不公平感,从而激励学生综合发展,个性发展。如努力学习的学生在较好地通过学术考核的基础上应该获得相较于没有认真学习的学生更好的成绩;为比赛投入了更多心血也更符合项目要求的学生也应该获得更好的机会和资源等。
3.增进与学生的非正式交流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当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消除沟通上的障碍,采用“一碗水端平”的态度教育学生,使学生之间能够彼此有共鸣并产生公正的感觉。另外,应积极地创建学生的交流平台,允许学生对教学评价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交流平台能够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允许学生一起针对教学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允许学生对成绩提出异议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查。
4.引导学生树立客观与合理公平观首先,科学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公平观。择优原则、需要原则、平均原则各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因此皆不能单独适用所有资源分配情境。其次,引导学生意识到主观判断偏差的存在性,学会客观判断自己与他人的努力和投入。综上所述,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主要基地,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合理有效地运用公平理论将会更好地完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激励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学生教育管理实践中公平理念探微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