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策略分析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知识与教育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是高校实施知识教育管理改革的新视角。知识永远是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动力源泉,大学生要努力钻研、刻苦学习、挖掘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进行科技创新。本文对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肯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科技创新;大学生;知识管理;教育管理

  知识管理对大学生科技创新有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一定要充分发挥知识管理的作用。当前的企业界已经开始应用并推行知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高校是知识应用、创新、传播、生产的重要基地,引进知识管理能够进一步推动教育管理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效果,切实发挥高校的育人作用[1]。

  一知识管理视角的大学生科技创新

  知识管理是一种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或技术组织机制,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反思自己拥有的知识,人们可以在知识管理的帮助下进行知识交流,并获得知识支持和应变能力。知识管理的重要之一就是要完成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创新、存储、获取、共享过程中的协调、控制、组织和计划。知识管理包括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管理。显性知识比较容易理解,往往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得以表达,比如软件、教材、媒体等都可以进行传播和获取,也泛指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指的是难以通过文字或媒介进行表述的知识,属于个人能力的基础,隐性知识的形式一般为组织文化、习惯、技巧和经验等。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就有不同的体现。隐性知识主要存在于不同的知识主体之中,包括系统外部、相关管理部门、科技创新团队和学生个体。学生个体的隐性知识包括知识类隐性知识和技能类型知识,知识类型知识指的是心智模式、价值观,创新直觉,技能类型知识指的是技巧、经验和技能。学生的性格素养和成长经历都会对认识了隐性知识造成影响,从而增强学生对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和团队的认同感[2]。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高校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源源不断地为社会、用人单位输送高素质的人才。知识管理已经在社会各方面得到了积极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一)知识管理能够推动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内在动力,创新实践和高校人才培养具有紧密的关系。创新的源泉是隐性知识,通过转化隐性知识,可以促进新的知识的产生。在大学生创新工作中,既要投入场地、财力、物力和人力,也要产出科技成果和新的知识、创新人才。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和工作能够对隐性知识进行传递,使其转化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与其他知识的组合能够将人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出来,形成新的知识[3]。

  (二)知识管理能够提高工作质量

  知识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获取更深的知识面,还能将复杂的管理简单化、系统化、流程化。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与知识管理有着相似之处,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其目的在于将知识转化为组织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对知识进行利用和掌握,协调统一不同主体的知识,推动知识集成应用,从而使管理服务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策略

  只有将以新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才能对其进行编码,并在知识库中进行储存,使知识的共享和传递成为可能,要想完成这种可能需要经过4个阶段,分别为社会化阶段、外化阶段、组合阶段和内化阶段。

  (1)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社会化阶段。在该阶段个体的隐性知识向另一个个体传播,学生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吸收隐性知识主要是通过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指导老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有效的传递隐性知识。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学生可以获得隐性知识,师生之间也能够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拥有知识的人能够在不同的团队之间自由的流动,就能够更有效的传播和共享隐性知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引进成员轮换制度来建设科技创新团队,从而使隐性知识被团队中所有的学生共享[4]。

  (2)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外化阶段。通过类比、谈话的方式,能够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使其成为容易被接受和理解的显性知识,从而实现隐性知识的外化,同时实现知识的创新。该阶段人们能够用语言或文字对知识和经验进行描述,从而使经验变为概念,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和理性,便于传递、传播和扩散。学习型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能够将团队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该团队中应该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举办面对知识共享的成果报告,通过知识管理的经验交流会、经验体验会和管理交叉的学习会议等进行相互的学习,以利于知识管理的实践和提高。这些活动能创造条件推动隐性知识的转化、认识和发现,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自由的流动转化后的`显性知识。师生之间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建立良好的关系是校园科技创新的氛围更加浓郁。对新知识进行编码也有利于引进知识的转化,包括对资料和文档中的隐性知识进行开发,对设备仪器的操作技能进行物化,对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团队成员头脑中的一些知识进行转化等,通过编码能够推动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包括工作记录文件、竞赛工作指南、工作流程文件的编制,使经验、技能、知识能够更好的流动和传承[5]。

  (3)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组合阶段。通过采集、组织、分析和传播能够使不同的显性知识重新组合,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应该结合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避免趋同化现象,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学生与岗位的适配度,使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得到提高,并满足企业的招聘需要。这样也能解决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能力与素质不匹配的现象。大学生科技创新也应该包括用人单位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对这些信息进行一定的过滤和组织,使其成为人才培养中的新的显性知识,便于学生进行利用和吸收,更好地发挥高校社会服务价值[6]。以社会需求为依据,可以将分阶段、分层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建立起来,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离不开激励保障、学科竞赛、科技实践、科技基金等环节的支持。同时还要积极向社会领域推进技能培训工作,使大学生能够获得职业资格认定服务,同时也使企事业单位的培训需求得到满足。

  (4)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内化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对新形成的显性知识经济转化,使其内化成为隐性知识,从而更好地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完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循环。指导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设计选题、构思、观察等活动进行指导,使学生将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树立起来。在对科技作品进行调试、开发和设计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治学态度和严谨勤奋、刻苦钻研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管理人员应该通过各项完善的管理制度,构建学生与学生、,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显性知识的内化,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7]。

  四结语

  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形上升的过程,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传递和共享知识,从而使高校的育人作用得到真正的发挥,促进知识的创新。最后要将新的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使大学生形成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在高校内营造良好的教风学风,提高高校的凝聚力,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打造浓郁的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赵爱玲,杨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聚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实践[J].北京教育(高教),2016(01):41-43.

  [2]宋奇卫.谈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02):45-48.

  [3]谌兵,鲁雷,李华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4(03):43-45.

  [4]刘承磊,傅臣家,宁镭,于小艳.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模式的探索[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6(01):66-69.

  [5]尹立萍,李士军.论如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的培养[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21(04):108-110.

  [6]王洪义.大学生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03):14-15.

  [7]刘然慧,张序萍,边平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46-50.

【大学生科技创新策略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营销策略分析论文

2.高中议论文的策略及分析

3.关于科技创新论文

4.设计与科技创新论文

5.科技创新结题论文

6.干冰技术在电网科技创新中运用分析的论文

7.基层技术机构的科技创新分析论文

8.农机科技创新与推广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