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精神》这本书可以说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下面是010在线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工匠精神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第一次读到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一书,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许昌胖东来游学参观时,封面并不花哨的这本书却用烫金工艺突出了"工匠精神"四个字,好奇引导我继续读下去。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看目录,翻开目录看到了我熟悉的企业案例,比如德胜洋楼,比如热门的乔布斯。这都是让我尊敬和敬畏的企业与企业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会怎样来剖析和介绍。
重新翻开封面,扉页上的第一句话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活在当下,强在内心;打工者焦躁、忧郁、惶恐,永远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强悍,内心空虚。"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每时每刻都在热议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的今天,在时代热情鼓噪快公司大跳跃的时刻,我们距离平静、安适、充实、愉悦、幸福都貌似太远了,所以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会在新闻栏目中发起"你幸福吗"的问话。我也问过身边很多朋友,多数朋友都会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象的幸福,问及他们想要的幸福,回答是"农妇、山泉、有点田"或者"在海边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物质程度能满足,却唯独失去了内心的幸福。前几天罗永浩的锤子手机因为质量问题给当初宣传自己的工匠精神一个响亮的耳光,其实互联网时代,怎样营销、推广、吸引粉丝,那都是后话,互联网时代,产品仍然是最本质的核心。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实和认真!小野二郎的寿司店、苏州德胜洋楼、河南许昌胖东来都是对工匠精神最纯真的呈现。
用一生为代价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种纯粹的伟大。用修行的价值观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观,才能让你的生命沉淀下来,才能让你拒绝身边无穷无尽的诱惑,才能抑制你的贪欲,才能让你专注、聚焦,才能让你把"简单的动作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企业都在追求做大、做强;很多员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试问:什么是真正的大,什么是真正的小?小的事业做到极致并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极致,这事业就是"大",就是"强";一旦你决定好职业,就必须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你的激情和价值。成功其实很简单。成功不在大小。工作无论大小,如果毕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自身工作,才会有善果。
我们经常被宣导,"知识就是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单纯的知识储备不会成为生产力,更不会给你力量,只有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才有可能产生生产力和力量。所谓知道并不一定会做到,做到不一定会做好,做好才能产生成就感。手工艺的`匠人们从来不贪多求快,任何一点的小细节都会深思熟虑、仔细斟酌。匠人们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一门职业,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这样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动自己与别人的心弦,感动自己的灵魂。所谓"慢就是快""不走捷径就是最快的捷径"。"砍掉多余的野心,专心地做一件事,要胜过马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让自己走的太快,有时也要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中国人找工作的观念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其实,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敬畏自己的工作,因为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价值的体现,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实践正确的为人之道,磨练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体悟生命的正道。真正的践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推荐朋友们一定要有机会仔细品读这本书。我做不到像人民币一样人人都喜欢,我更做不到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但我希望能做一盏明灯,哪怕只能照亮身边的几平米,也是对我生命价值的尊重与体现!做一名"明灯式"的合格匠人!
与阅读结缘可以追溯到我很小的时候了,那会儿刚识字,对即将展开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一个身处信息闭塞的农村娃来说,书籍是一条绝佳的方式让我去接触外面的世界。那会儿条件有限,我都是在新课本发下来的当天下午就把课本和课外读本看上一遍,觉得不进行还要把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的课本都看了。那一篇篇课文,一段段故事,不断的为我打开知识之窗,将我引上阅读之路。
后来,一路求学一路阅读,阅读书籍的兴趣点逐渐深入,阅读量也在逐渐提升,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更加旺盛。书中有千钟粟、有黄金屋、有颜如玉,这本是古人劝谏士子读书的说法。“腹有诗书气自华”,好读书、读好书,是一条让人提升的途径,能让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富有温文尔雅的气质,让人增长见识,让人谈吐不凡。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这也是许多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基本内因之一,人类的智慧、真理正是在这样一代代的总结与阅读中传承、发扬。
在这么多年的阅读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好书,读到好书。《匠人精神》算是一本,给正在工作中有些迷失的自己一点启发和感悟,也在某些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想法、思路和具体的工作态度,阅读的力量,以改变一个人的行动为其最大表现力。那些传世好书,那些经典之作都具有这种力量,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去汲取。
《匠人精神》这本书可以说是适应时代的一本书,当下,“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国的年轻人有着无比高昂的创业热情。每一个创业者是一个管理者,不论是公司治理层面还是对自我的管理层面。但这本书里所讲的匠人,并不是现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技术员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毕业文凭,毕业后都去从事脑力劳动,去做别人羡慕的白领。反而做为技术工人的蓝领现在有了很大的缺口,工资与白领比起来也要高出很多,这一现象被称为“脑体倒挂”。我其实很想有一技之长,想去学木匠,还想去做园丁,或者去做一个工程师,但我最后的路还是和大多数人一样,走进了一家公司,一点一点的磨练自己。
书中写的三十条规则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师傅带学徒的方法,都是最普通的日常礼仪,普通到人们都可以不屑一顾,更有甚者觉得作者完全是在欺骗读者。但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里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才发现这些看似最普通的东西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学习的。对于秋山木工工坊的学徒来说,生活中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值得用很多年去强调。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饭、比如和人说话该怎么回答,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和容易被忽略,可恰恰是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里面蕴含着对待生活、对待工作的道理值得每个人去学习。
以前读过胡雪岩的传记,知道了他也是从一个小学徒干起,学徒期间要为师父师娘倒夜壶,要忍受师傅、师娘以及师兄的呵斥,仍要没有怨言的去做好师父交代给他的每一件小事,小心谨慎的伺候好这些可以对他呵斥的人。类似于胡雪岩、秋山木工工坊学徒以及其他有所成就的人来说,这些呵斥、打骂、冷眼又算得了什么呢,最后这些都成了自己上升的垫脚石。其实这样的带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国也有。只不过这些传统的行业在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一个匠人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上投入的时间、感情、精力在逐渐减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机器取代了。现在到博物馆看一些展品也会经常感叹,那些用“独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独运”等词形容的作品,都是手工打造,最后心手相传,生生不息。而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充其量也就感叹一下:这技术咋这么牛,等这技术普及了以后再也没人提起这技术了。
其实对一项工作、对一个人、对于自己,都是需要投入时间的和精力的,每个在默默地投入时间、精力的人都应该在漫长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坚信大器晚成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学会做人,对每一项微小的工作都学会学会投入热情,学会担起责任,学会为自己的成果自豪、负责。
《匠人精神》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怎样做事,更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去做一个富有激情也负有责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没有讲怎样运用那些工具,也没讲做家具的具体细节,只是讲在进入作业场、进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做到实处,做到融入血液中还真需要投入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不断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或许是因为技术好学,而把专注、激情、感恩这些心理能量投入到作品中比较难吧。做个匠人比较容易,只需掌握一些关键的技术,但拥有一颗匠心是要在生活中、工作中等万事万物上磨练,将自己的精神内化到、投射到作品中,投射到事务上。最终心手一道打造出独具匠心的大器。
虽然进入到了现代化的公司从事基础性的工作,但是这种传统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现代人去学习,去实践。那些看似普通的礼节与仪式也有它不俗的一面,有它深厚的内蕴与能量。如果你能沉下心来,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这股能量在时间的作用下必然能发挥它的能量。那么就从用心和身边的每一个人打好一个招呼开始吧。
【工匠精神读后感】相关文章:
1.工匠精神故事
2.工匠精神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