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势在必行。结合环境科学的学科特点,我们进行了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改试验,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实践锻炼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在吸收中外教育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面向就业、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基础研究的环境科学学科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教材的优化
当前我国对环境保护工作日益重视,可持续发展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各级政府对环保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带动了环境科学及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内与国外日渐增多的沟通交流,需要系统地了解国外环境科学方面的发展状况。由于环境科学内容涉及面广,该学科包括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等多个分支学科,在大学阶段全面深入地学习环境科学各个方向的专业英语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很遗憾,至今尚未有环境科学统一的专业英语教材,当前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所用教材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国内高校中选用最为广泛的原版环境科学英文教材是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国内发行的影印版《Environmental Science:A Study of Interrelationships》,至今已发行到第11版。该教材共分为5个部分、20章,篇幅近500页,内容极其广泛。对于国内大多数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有限的学时内(小于80学时)很难完成教材的全部内容。任课教师自行选编的教材由于受自身专业水平所限,文章的难易程度和知识结构难于设计合理,因而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
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创新思维
大学生固然属于成人,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但是,如果教师忽略学生作为有情感有思想的教育对象,仅把他们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贮存罐的教学一定是失败的教学。在环境生态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给出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全面阅读教材,从中挑选出至少一个章节他们感兴趣的内容,由学生干部负责统计,根据统计的结果,把选同一章内容的`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同一小组的成员共同讨论本章和各节的重难点内容,查阅相关文献,对具体问题作深入分析和研究,经过教师的指导,做成PPT在课堂上讲授、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每个学生至少有一次上台讲授的机会,每个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三、开辟创新途径
宋代词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实践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主要环节,是知识与技能结合的最佳工具,闭门造车、纸上谈兵无法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上都讲到光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其中,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的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很大作用,能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而使植物形成矮粗的形态,也是支配细胞分化最重要的光线,还影响到植物的向光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试验田进行对比试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通过试验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现实生产力,这种实践环节就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四、改进评价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以考试为主要形式,以分数作为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如果说这种评价对中小学生还有许多积极意义的话,对大学生的培养绝对是弊大于利。这种评价体系下,许多学生平时根本不听课、不学习,更妄谈思考创新了。大量的时间都用去上网聊天,打游戏,把最珍贵的时光虚掷于无所事事中。而到了考试时间,要么熬几个通宵,要么准备作弊小抄,以蒙混过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如何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导学生进行以实践为中心环节、以知识运用为基础、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创新实践。根据调研和实践的总结,我们把学生在课堂上的讲演、报告、尖锐的质疑、新颖观点的提出、条理性的回答与辩论、参与各种研究小组的情况、试验过程中的新结果新发现、社会活动的参与、实践报告的编写以及论文发表情况等都列入了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从目前看,学生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其结果有待进一步考察验证。
著名的创造学家韦斯伯格说:“实质上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环境科学涉及内容非常广,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在蓬勃发展之中,环境科学的教学也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和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倦地探索、创新的过程和成果。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成长提供良好环境,而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模式则需要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不断的探索。
【浅析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优化与创新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