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疏导路径探究论文

时间:2021-08-31

  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如何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很多大学生显得很迷茫。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少,阅历还很浅,对社会现象和周边的事情处理还不够成熟,这样难以避免地遇到一些挫折。对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心理疏导逐步让大学生解除烦恼,适应社会和周围的事物。心理疏导是一种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心理学的各种技巧来化解治疗对象的心理障碍[1],如解释、同情、理解以及支持,改变对象的消极心理状态,使其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实现心理调适的目的。由此,将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宣泄和缓解,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的心理保持和谐和平衡。

大学生心理疏导路径探究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疏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在接受了心理疏导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有效果,也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的心理诉求,增进了师生的沟通交流和情感。通过实践证明,心理疏导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正面和直接有效的方式方法,体现了通过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获得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价值。

  心理疏导方法具体实施多种角度

  1.提倡以大学生为教育和疏导的主体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心理疏通方法,应将大学生视为疏导的主体,给以其主体地位,教师应积极贴近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状况,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差异性,尊重和关爱大学生,通过引导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真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服务大学生,满足大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同时引导大学生能够实现自我的心理调节,促使大学生全面发展。

  2.营造良好的心理疏导氛围和校园环境

  高校应该重视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创造适合学习和生活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氛围。在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氛围下,能够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陶冶情操。大学校园的宽松自由和包容的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构建了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疏导的校园环境应该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体现时代发展的精神面貌,促进和谐文化氛围的.孕育。这样促使大学生能够以和谐的理念来处理各种问题,消解各种矛盾,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高校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精神,通过这种科学精神的追求和信念,真正成为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而形成无形的精神力量,从而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稳定性的正面积极的影响。高校应设立心理健康主体的网站平台,加强大学生获取心理知识和心理咨询案例的信息资源,活跃大学生对心理知识的互动交流。

  提高心理疏导的服务意识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和提高对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服务意识。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在关心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的困难,如积极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兼职工作和助学岗位,这样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与此同时,高校还应为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和企业实习的岗位,这样为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和经验,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这样就将大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境界。

  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应进行危机干预,教师在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后,针对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服务,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的服务,要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此开展预警和心理危机的干预[2]。这样能够提前进行预防,并且控制大学生心理状况产生不良发展,从而实现大学生有效的沟通,为大学生提高心理倾诉和心理缓释的机会。因此,高校在构建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后,就能够有效帮助陷入心理困境中的大学生走出心理障碍,回归到和谐和积极的心理状态。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未来成才奠定了价值观的基础,教师引导和培养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然而,大学生由于激烈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困惑需要进行心理状态的转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发了教师的关注,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这样才能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相融与互动

  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人能否对自我和外界世界有正确的稳定的心态,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调控,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正确审视自己和评价他人,不存在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3]。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针对个性化的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和需求,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有利于健全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相融与互动现象,两者都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内在品质[4],共同促进大学生正确的认知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大学生高尚的品质需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心理健康需要通过解决大学生心理障碍,两者之间互相渗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了科技人文内容,并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体与集体以及社会的利益关系,促使大学生的内在心理要素和外在行动要素相统一。这些依赖于大学生的内在情感的认知与升华的心理活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维度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的现实情况,高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这样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了不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空间,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5]。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切入点,成为提高师生教学互动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处于隐性状态,需要教师用心发现他们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关注大学生个体,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获得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探究影响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且找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品质的关联性。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上的各种价值观和思想的影响,同时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也会影响到其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促使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在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与主流价值体系相一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高校进行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对其人格发展和生涯发展进行指导与规划,充分发挥大学生的潜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例如:实践教育法、疏导、比较、激励等方法[6]。这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加深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了解和认识,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成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教师的心理服务,如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要关注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和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大学生心理疏导路径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教育心理疏导及其路径探讨论文

2.图书馆员职业素养提高路径探究论文

3.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究论文

4.探究意义的推理路径选择的论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路径研究论文

6.单亲初中生心理疏导论文

7.关于心理疏导的论文

8.试论“情志相胜法”对疏导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