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让创新型人才辈出,就要用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为教师肩负的责任,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要改革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索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运用有利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
一、营造和谐氛围,活跃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而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
首先,教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勤思考、多提问,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而这种氛围一定是和谐的、民主的,这样才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活跃学生思维,使其创新精神得以发挥,学生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现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使学生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欲望和性格特征。在民主教学的课堂上,师生双边都处于心理愉乐而且维活跃的情景之中,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争论的课堂上,可以允许学生不必举手等待老师的同意就发言,这样学生就能自觉自主地迸发创造性思维火花。我们教师面对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的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释疑,尽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因为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的。
二、引导动手操作,体验数学价值
新课标特别强调“体验”。它把学数学看作是“做数学”的再创造活动。强调数学教学必须要注意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通过操作、归纳、分析和整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体验数学的价值,完善学生的人格。
首先,教师可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积极地动手、动脑,使学生具有足够的创造空间。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先设计四个小动物骑自行车比赛的动画片,其中的轮胎有方的、圆的,让学生猜猜谁最快,然后抽象出圆,给每四人一个图钉、一根线绳、一支铅笔,小组合作画圆,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发现圆心的位置、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等知识。又如学习《圆柱侧面积》时,通过让学生沿圆柱体的一条高将圆柱侧面剪开,展开等操作,使学生发现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侧面沿斜线展开,展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直接将侧面撕开,利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这些方法都能引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是在这些实际操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精神。
其次,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做到:有明确的操作目的和要求;有可行的操作步骤;提出思考讨论的问题;要重视组织教学。
操作活动充分体现手脑并用,特别明显地表现出智力活动和双手活动的相互结合,这样信息就通过两条相向而行的途径传递着,由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手在“思考”,大脑的创造区域也受到激发,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成为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和镜子。
三、引导尝试探索,培养开拓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会科学家走的路,教师的角色就要转变,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教学《圆周长》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猜猜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也可用各种方法动手操作一下,然后用计算器算出圆周率,从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又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剪一剪、移一移,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跟谁有关?跟谁无关?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如“最小公倍数”的实践应用,教师可把一个动物画在两个多边形上,通过边靠边旋转最终得出需几次才能回到原来位置上,从而加深对最小公倍数的理解。
四、鼓励求异思维,激发别出心裁
思维的求异性是指碰到问题时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创见,不盲从,不迷信。教学中,提倡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和各种独创之见,各种“别出心裁“的方法,都能促进学生思维求异性的形成。
学生敢于打破旧的习惯做法,产生标新立异的新做法,就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老师要十分珍惜他们的这种创新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应该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才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理论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