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下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1-08-31

  1日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有待加强的原因

  1.1学校日语专业的师资力量存在不足

  在各大高校纷纷扩招的影响下,学校的学生人数居高不下,而师资力量又难以适应日益增加的学生人数,因而学校便采取大班授课制。日语教师由于受到学生人数及大班教学条件等的限制,因而只得采取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台上对词语拼写、短语结构及意义、语法表现、造句以及课文翻译等内容进行讲解,而学生只能在台下被动接受,难以对自身的听说能力的进行有效锻炼。在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法知识,但其听力与口语交际能力较为薄弱。此外,进行大班制授课的教室也采用了传统的讲座式的课堂设置,再加上容纳了较多的学生,因而不利于分组讨论等常用的口语教学形式的开展。

  1.2未能科学合理设置日语课程

  学校在设置日语课程时,应当与学校整体教学任务进行紧密相连,两者在课程的设置,选用的教材及教学时间等方面均是统一的。在一般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中,设置的听说课时通常为每周四个,而要想在这四个有限的课时中完成规定的听说教学任务,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考虑到教学时间紧迫,教师通常采用学生听内容、教师对答案的教学模式,不但缺乏足够的时间对学生开展听力策略方面的锻炼与培养,而且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说的训练。

  1.3日语教材缺乏足够的创新

  当前,日语受到的关注度仍低于英语,因而在教材编写等方面同样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日语教材更新力度不强,在书店里难以找到新颖、适宜的教材;另一方面,以往的日语教材内容不够生动、有趣,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由于使用这种陈旧的教材,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均感到单调枯燥,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失去对日语的兴趣,更别说实现听说能力的提高了。

  1.4受到了影视教育的不利影响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在此形势下,各高等院校之间也以学生考试通过率以及成绩来作为衡量自身办学能力的基准。②现阶段,众多学校的日语教学目标主要为通过一、二级,教师希望通过采取强化试题的训练模式来使学生通过这些能力考试。因此在实际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与考试中听力测试部分相同的听力训练,这便在无形当中将日语听力课变成了为考试服务的听力测试课堂。这种单纯追求短期效应的教学模式,从本质上与日语听力教学规律相违背,对日语专业学生听力能力的有效提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促进日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提升的教学模式

  2.1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

  有人类语言学家曾说过,语言与环境存在着相互依存的紧密联系,在语言的理解中,语言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日语专业学生处于非目标语的环境中,其在日语听力及口语学习中缺乏自然的语境。基于此,日语教师就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调动眼睛、耳朵、嘴巴等各个器官,通过对各方面有利信息进行捕捉,从而促进自身提说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定期在课堂前开展演讲活动,让学生编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课前,学生在讲台进行抽签,并根据抽中的题目开展会话练习或是即兴演讲。此时,在台下听讲的学生由于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而为高度集中精力去认真倾听台上的同学说了什么,而演讲的同学则要在短时间内组织好语言将内容表述出来。演讲结束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表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点评。只要坚持下来,学生的日语听说能力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质的飞跃。除开展演讲活动外,教师还可采取以下方法来为学生创设出语言环境,其一,选择内容新颖、发音清晰的NHK新闻作为学生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做好笔记,随后教师再对新闻中的生词进行解释,并向学生提问新闻讲了什么内容;其二,挑选难度适宜,且适合配音的日剧让学生练习日语配音。配音练习为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会高度集中注意力,自始至终处于兴奋与好奇的状态中。在配音这一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日语表达及运用能力均得到有效提升。

  2.2采取先写后说的教学模式

  在非目标语环境中,为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口语语篇生成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可采取先写后说这一有效途径。写作与口头表达相同,其同样包含构思、转换及执行三个阶段。其中,构思阶段指的是作者首先在头脑中形成想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转换阶段指选择将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形式,执行阶段则是指作者将头脑中产生的语言信息转换成为文字符号的形式,并对其加工与润色,最后成型。口头话语与笔头话语技能迁移的可能性主要由话语输出过程存在的相似性决定。写作相比于口头话语输出,不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具备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语言表达进行精心策划,从而让所有学生均有勇气与自信开口说日语。

  2.3将日语听说教学活动充分延长至课外

  人们获得的所有知识在初始时均属于陈述性的知识,而我们能将语言快速输出,进行流利的交谈,其原因便是将陈述性语言知识有效转换为了自动化或程序性语言知识。我国有关学者认为,要想实现此种知识的转换,就需要开展相应的练习。除此之外,口语的流利程度还受到语言输入以及语言练习的数量、质量、类型、焦点等的影响。其中,语言练习的数量指花在分辨并产出第二语言上的时间总量,语言练习质量是指学生在参与各项练习中的投入程度,语言练习类型指的是学生开展的各项练习活动,语言练习焦点则指的是学生在语言练习过程中对语言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控制、注意或强调等。在有限的课堂上,是难以将上述问题全部进行解决的,而作为课堂学习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课外学习可进一步升华学生所学的知识,因而将教学活动充分延长至课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开展日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过程中,应加大日语角、演讲等课外学习形式的开展力度,在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的基础上,对其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充分巩固,从而提高学生日语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采用磁带跟踪课外学习模式,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长将自己所在组的对话练习录下来,教师便可根据这些录音材料对学生的日语发音有一个全面掌握,并据此对学生比较典型的发音及表达错误等进行及时纠正。

  2.4采用多样化的听力教学方式

  传统的听力课程通常会重视听力的结果,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经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研究,提出集中听力教学法,本文借鉴及策略的听力教学法进行分析研究。在听力策略理论中,比较重视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和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和自我约束管理等内容。认知策略指的是所有可以帮助理解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利用这些策略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新单词,预测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和话题,以便为听力练习做好准备。其次,在播放听力材料1~2遍之后,让学生选择答案。针对出现不同答案的现象,可以让学生说出选择的理由,并进行讨论和比较,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听力目标和计划,教师将听力材料重复播放,直至学生听到正确答案为止。再次,教师进行总结。教师需要对听力中出现的重点进行讲解,例如可以对语音省略的现象,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句以及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并熟练掌握。以便在以后的听力练习中能够及时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中日交流的日益频繁,为社会培养出具备熟练运用日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高校日语专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日语应用能力的核心即为听说能力,因此,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作为日语教师,我们必须加快听说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步伐,充分促进学生日语听说能力的提升,进而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模式下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1.当堂达标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

2.小学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

3.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思考的论文

4.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论文

5.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论文

6.数字教学资源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论文

7.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8.中学音乐教学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