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笔者从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质疑气氛、帮助树立自信心、开展扩大知识面的创造性的课外实践活动等四方面进行了略谈。
【关键词】自学能力激发兴趣质疑氛围课外实践活动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激发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为基础,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景,把丰富多彩的情景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教学过程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还要注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去挖掘知识的深度、广度,从广阔的生活中汲取经验,从实验中亲历获得知识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教学信息,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设计有趣的情景,介绍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动机,有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自主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发现问题的快乐,从中产生了科学知识中对问题发现的好奇心,好奇中蕴含着巨大的探索求知的动力,教师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和创新为主体的创造活动,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愉快。
二、营造质疑氛围,给予学生自学的机会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追求新知识的开始,是创新的前提,是创新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问题不仅要产生质疑,而且还要敢疑、愿疑、解疑,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多问几个为什么。
因为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出发,采用问题做引子,层层递进发问,让学生循着问题进行探究、发现,使它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对比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和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愿意亲身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进入了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主体角色,成为了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生自学的意志
自信心是对自己正确认识、正确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自信对每个一成才的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要相信自己有成功的机会。教师要设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充满信心努力奋斗,才可以在某种领域中取得成功,获得成就;作为教师,要设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尽早体验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关心、爱护,正确诱导,让他们取得成绩并不失良机的表扬,给予肯定,提高他的探究兴趣、培养他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树立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困难中走向成功的坚持意识。如八年级一班达瓦措毛,在七年级时,期中期末在同一年级四个班中考试成绩总分为第二,该同学却认为没有拿到第一她就是失败者,从而产生了一种消极的心理,自己烦恼、失望、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甚至放弃了奋斗目标。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客观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还要求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奋斗目标。目标要适当,不要过高,如果目标过高,脱离自身条件,久经拼搏没有实现,就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导致压力过重,影响了学习的效率。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要量力而行,调整目标,使目标成为努力奋斗就能够取得的成绩,从中获得成就感,便于增强自信心,重新找回自己,以利继续前行,不会因一时的失败、挫折而降低将来会取得成功的期望和决心,从而不断地增强学生学习的意志。
四、开展扩大知识面的创造性的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自学能力
成功的创造离不开创新技能,同时创新技能的发展离不开扩大知识面的创造性的活动。该活动的顺利进行,依赖于提高学生自学兴趣。现代社会是知识突飞猛进的时代,学生单纯地学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满足不了社会发展对新知识的要求,还要有意开展生动活泼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补充所需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态度,锻炼创新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兴趣,树立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启迪学生的心灵,规范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提高自学能力。
【略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论文】相关文章: